孔融不孝言论原文?
《后汉书·孔融传》:“山阳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因显明仇怨。”
“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
“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据《后汉书•孔融传》载,孔融对称衡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莫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孔融的这段话,表明了他的"非孝"。而他的"非"孝,并不是说以孝著称乡里的他不孝,而是指他对孝道的非难。孔融把"夫妇不故生子"当作一项经验来看待,并进而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父子关系。他的非难,起于当时虚伪礼法和真正的父子之情不能相应;他要破斥的,是世俗流行的关于"孝"的价值论。
孔融之死百科?
孔融是被曹操杀害的:
对于孔融,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之前,京兆人脂习,与孔融相好,曾劝诫孔融性格太过刚直。等到孔融被害时,许昌没有人敢为其收尸,脂习前往抚尸说:“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曹操听说大怒,准备收捕脂习杀害,后来逢赦免才被释放出来。
一、出言不逊
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下邺城, 为其子曹丕纳袁熙妻甄氏。
孔融听闻后写信给曹操,“从前有武王伐纣,把妲己赐周公,今有您效仿武王,将甄氏赐给世子,又是一段佳话呢。”
曹操心想我怎么没听过这个典故,于是便问孔融什么意思。孔融轻飘飘地答道“按现在的状况看,可不就是这样吗?”曹操一听敢情是拐着弯儿骂我们父子俩啊,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后来曹操以“酒可亡国”为名颁布了一道禁酒令,嗜酒如命的孔融立马不干了,大发牢骚后专写了一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来怼曹操,列数圣哲先贤因酒而建功立业的史事和传说,并且盛赞“酒之为德久矣!”。
尧不喝千钟酒,就不会建立太平治世,孔夫子不喝上百觚,就不会成为大圣人...总之吧,酒就是好的不得了,你不能禁!说完就回家和一群狐朋狗友饮酒作乐了,全然不把禁令放在眼里。
可是曹操哪里是因为“酒可亡国”的原因禁酒呢?写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操对酒得到痴迷又怎会比孔融少呢。
东汉末年连年征战,岁俭民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粮食都快没了,酒这种奢侈品不如省省吧。可以说,曹操是站在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做出的利国利民的决策,可孔融却偏要摆出一副名士书生的做派来发表高论。
孔融作为当时的名士,建安七子之首,相当于今天的媒体大V,一言一行足以影响舆论走向。
曹操即便宰相肚里能撑船,但也经不起孔融三番五次的无礼挑衅,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喽。后来曹操授意郗虑,表奏孔融罪状,终于以“违反天道,败伦乱礼”的罪名诛杀孔融一家。
孔融让梨为什么被移出教科书?
因为孔融不孝。
孔融很有才学,但口无遮拦,不够圆滑,得罪了非常多的达官贵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孩童时代可以为哥哥让梨的孔融,成年后对父母却非常的不尊重。孔融对外大肆宣扬:父母没有什么可亲的,对父亲来说,生孩子只是为了满足情欲;对母亲来说,肚子不过是容器。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