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家训(包拯后代家谱?)

十日日十日日2023-09-18142 阅读0 评论

包拯后代家谱?

《南溪包氏源流》家谱上还印有包氏历代迁徙示意图和包拯上下五代示意表。包拯(999-1062),北宋天圣进士。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小说、戏剧,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经久不衰。《南溪包氏源流》家谱闽川包氏辈序示意表上记录着包拯的名字,按这本家谱排序,“绍”字辈应是包拯第38代传人。

包拯家训(包拯后代家谱?)

这本家谱还印有《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中国传统四大家训书?

中国传统四大家训是《孔子家语》、《司马光家训》、《颜氏家训》及《曾氏家训》。这些世家名门的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文献经过漫长历史演化,早已从一家一族的训示,繁衍成为全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而其中渗透着的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一、关于诚实可信的家训

  1、许人一物,千金不移。(《增广贤文》)

  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包拯家训(包拯后代家谱?)

  3、心口如一,童臾无欺。(《增广贤文》)

  4、人而无信,百事皆虚。(《增广贤文》)

《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训的开山之作,是颜之推一生的经验总结。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人,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本书中很多内容非常值得借鉴,比如说重视家庭教育、兄弟友爱、勤俭节约、重视学习等等,都是其思想的精华所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对其合理的部分就应该加以学习吸收,对其不合理或者是不合时宜的部分加以摒弃。从这方面来讲,《颜氏家训》中讲得很多道理值得我们坚持恪守。

古人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被后世广为征引,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可见《颜氏家训》影响之大。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自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30年的翰林院和从军打仗生涯中共有1500封信留世,这本《曾国藩家书》选取其中部分信件。内容上至曾国藩写给祖父母、父母,中对兄弟,下及写给子侄,多为家务、劝诫,有国事,有政务,有军事指示,有人物评论,还有读书、写字、作文的理念。全面细致显示了在风云变化的晚清背景下,这位力挽狂澜的历史重臣的心路历程,从侧面讲述他是如何成功的以及被人称道的家风何如形成,让每个读者从中见微知著,有所悟有所得。这一部家书足以体现出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偶像。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写给自己子女的书信的一部合集,体现了梁启超独特的教子良方。梁启超的子女个个成才,这和他的教育培养有密切的关系。九人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个家庭中出了三个院士这也是极少见的。在20世纪的20年代一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送往国外学习,这期间任公与子女有密切的书信来往。当时思顺与丈夫周希哲住在加拿大,思庄随姐在加,因此任公的信多先寄到思顺处再由子女传阅。信中表达了任公对子女们深切的关爱,及兄弟姐妹间的亲情。该书选取部分有关个人修养及学业方面的内容,供青年朋友们自勉。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