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简介,胡惟庸案,胡惟庸怎么死的?
1、胡惟庸简介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
2、胡惟庸案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为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其子朱棣另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做为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3、被朱元璋处死。
明朝胡惟庸案的前因后果?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
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
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
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胡惟庸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名至实归的丞相。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殿阁阁大学士供皇帝做为顾问,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
胡惟庸为什么被义子揭发?
胡惟庸的义子揭叫涂节,此人心术不正,人品低下。他感觉到朱元璋对胡惟庸越来越不满意,就伺机诬告胡惟庸有谋反之心。朱元璋就势以胡惟庸图谋造反的罪名下令将其处死并且株连九族。胡惟庸案前后共历时12年,受到这个案件波及下狱被杀的人多达三万人。而其他受牵连被发配充军甚至是流离失所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因为他的义子涂节想讨好朱元璋
涂节是一个墙头草,十足小人,他见胡惟庸得势时主动交好胡惟庸,后来他发现胡惟庸过于狂妄,朱元璋要对胡下狠手时,涂节反过来向朱元璋举报胡的罪行,希望朱元璋能奖赏他,只是没想到他不仅没有得到奖赏,他也被处死,可悲!
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哪个更大?
这两个案件都是明朝初期,朱元璋在位时候的谋反案!胡惟庸当时是丞相,牵扯的都是当时的大佬,这个案件牵扯的人物大概两万人,层次比较高,影响力极大,牵扯政界和军界!
蓝玉当时只是一个将军,影响的主要是他的部下,影响力只是在他领导的部下,和胡惟庸比较层次就低了一些!虽然都是死了两万多人……
胡惟庸案子最大,涉及的范围广,受到牵连的人更多,而且最主要的是通过胡惟庸的案子,朱元璋搞掉了几千年的相权,可以说把政治大权独揽自己手中,朱元璋之所以发动胡惟庸案就是想要彻底搞掉相权,让丞相这个官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蓝玉案只是惩罚了蓝玉以及和蓝玉走的比较近的官员,并没有大范围的屠杀官吏。
相比之下胡惟庸案影响更大。
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在杀人数量上都差不多,全都是两万多人,可问题是人的质量不一样。
胡惟庸当时牵连的基本上都是朝廷重臣,五品以上的就占了八成,而蓝玉案则基本上都是小猫小狗。
胡惟庸案牵连太广,不但都是开国功臣,就连太子都因此吓死了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