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来历
不过,景德镇以瓷器著称,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其名称来历与瓷器息息相关: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 由于该地烧制的精美御瓷获真宗赞赏,瓷器上底款书“景德年制”,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景德镇由此得名,并且名扬天下。
景德年间是北宋时期。景德镇来历:北宋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由于昌南盛产精美瓷器,远销世界五大洲,且作为朝廷贡品,深受皇帝喜爱和赞誉,于是宋真宗皇帝将其年号赐予昌南镇,并钦命进御瓷器底款书“景德年制”,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从此景德镇开始一步步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制瓷中心。
据史书记载:“新平治陶,始于汉世。”新平是景德镇的古称,因位居昌江之南,也叫“昌南镇”,建于东晋时期。在古代,这里就有瓷器生产,陶器则更早。到了北宋,赵恒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京师需要这里的瓷器,皇帝令御史在此监制宫廷用瓷,并在瓷器底部印上“景德年制”的字样。
问题一:请问景德镇到底是在哪个朝代成为“瓷都”的 公元1004年,也就是宋朝景德元年,因为昌南镇的制瓷工艺出色,朝廷就把宋真宗的年号赐给了这个南方的小镇,从此这里改称景德。
由于品质佳,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景德镇是皇宫用瓷的生产基地。到了明代,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的制瓷业中心。另外,景德镇的名称来历,也与瓷器息息相关。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宋景德年间,因其出产的瓷器名扬京华,宋真宗特赐当时的年号“景德”给昌南镇。自此昌南镇才更名为景德镇。
景德镇的瓷器,那是天下闻名。话说,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因盛产青白瓷,且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这个名字一用就是千年。直到今天,每当本地人谈及景德镇名字来历的时候,还津津有味,侃侃而谈。
景德镇是什么时侯成立地积市的?
1、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和浮梁县解放,景德镇与县划开建市。5月4日成立中国共产党景德镇市委员会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先后隶属赣东北行署、上饶专区、乐平专区、浮梁专区。1953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划入市境。
2、景德镇是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于1953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该市地处江西东北部,与安徽省接壤,总面积为5256平方公里。景德镇市的地形以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形态为主,最高峰为五股尖,海拔1618米。市内河流纵横,昌江全长210公里,乐安河全长240公里。
3、民国十六至十八年(1927—1929年),景德镇曾一度建市,称景德市。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和浮梁县解放,景德镇与县划开建市。景德镇别名“瓷都”,隶属于江西省,位于江西东北部,土地面积5256平方公里,紧邻安徽省。
4、3年6月,景德镇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江西省辖市。1960年,浮梁县建制被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市境。1983年,国务院批准将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管辖,并将鄱阳县属的鱼山、荷塘两个行政区域划入景德镇市。1985年,市辖乐平县和珠山、昌江、鹅湖、蛟潭四个区。
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直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50万。
6、景德镇介于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之间,总面积5256平方千米。景德镇设镇于东晋时期,始称“昌南”,后易名“新平”,辖于江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更名“浮梁”;北宋赵恒景德元年定名“景德镇”,辖于浮梁县;后从浮梁县分出,置景德镇市;1960年,浮梁县并入景德镇市。
景德镇兴起于什么时代
据所学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故选:D。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制瓷业很发达,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宋代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宋代是中国瓷器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
关于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历史,文献记载颇为丰富,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据《浮梁县志》记载,早在汉代,新平(景德镇的前身)就开始冶陶。至唐代,景德镇的陶瓷制作技术已有显著成就,唐武德二年(619年),当地居民陶玉献上的瓷器被误认为是玉器,由此引起了朝廷的注意,设立了专门的瓷务机构。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