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之虎的简介
指中华民国抗日名将薛岳,因其与日军进行三次长沙会战,消灭日军12万,消除了日军对中华民国政府临时首都重庆的威胁。
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薛岳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参与了这场保卫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战争。薛岳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仅三次长沙会战,他便歼灭了日军超过10万人,使他的军事生涯达到了巅峰。
遵义会议后,红军进行了四渡赤水战役,利用国民政府和地方军阀的矛盾,渡过金沙江,摆脱了薛岳的追击。这次战役被广为宣传,称为“毛主席的神来之笔”。表面上从战役的进程和结果来看是被薛岳及川滇军阀打败的,但实际意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免于被消灭,并从此在以后的战斗中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三次长沙会战后40万日军总共葬送了11万精锐,日军的司令官阿南惟几更是被调任他职,反观我军的镇守名将薛岳,此后有了长沙之虎的凶名,赫赫威名震得几年内不敢侵犯长沙。
经此三战,指挥长沙大捷的薛岳被日本人称为“长沙之虎”,日寇几年之内不敢再向长沙发起进攻。岳麓山重炮:据记载,长沙会战时,日寇曾从三面围攻长沙,但长沙守军把50门180MM榴弹炮设在岳麓山。1941年,日军一部攻占了城外阵地。
卫立煌、杜聿明、孙立人等都是中央军,貌似在影视中的形象都还可以。
薛岳将军子女简介
薛岳九个子女中,女儿名字中间都有一个“敬”字,男儿名字中都有“昭”字。五个女儿名为“平、国、仁、德、民”、四个儿子名字为“明、汉、信、恕”。
薛昭信是其儿子。抗日名将薛岳的第七个子,1953生人,USA南加州大学建筑硕士毕业,台湾伟大建筑师之一。薛维忠是其侄子。1940生人,台湾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也是USA麻省大学数学统计学研究所硕士。
养老,薛岳到台湾后,住在嘉义县竹崎乡地处阿里山脚下,在这里隐居了四五十年。他的孩子薛昭信,薛昭恕都在台湾生活。
薛岳是长子,生于1896年12月17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其下是仰芹(字孟坚)、仰霆(字仲述)、仰骠(字叔达)、仰谦(字季良)、冠华,二女为盛娣、冠姬。薛岳六兄弟中,出了四个国民党将军,除薛岳为四星一级上将外,三弟仲述、四弟叔达为中将,五弟季良为少将。
薛岳前后共有三位妻子,第一位是在家乡娶的朱氏,无子嗣,后死于台湾。
薛岳将军,原名薛仰岳,字伯陵,出生于1896年12月27日,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以“老虎仔”绰号闻名。他被誉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神”,曾是一位陆军一级上将,活跃在多个重要职务上,如贵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等。
薛岳将军简介
薛岳,陆军一级上将,是有名的抗日将领,被誉为“战神”。 在抗日战争期间,薛岳指挥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和长沙会战等多场重要战役,以天炉战法击败日军,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发的自由勋章。 薛岳,又名仰岳,1896年生于广东省乐昌县,是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的客家人。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客家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将领,军事家,先后任贵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总统府参军长、广东省主席、国大代表等职。
薛岳,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12月27日,出生于广东乐昌县。时为中日甲午战后,他的父亲因仰慕岳飞,取名薛仰岳,后来自己改名为薛岳。抗日战争时期,薛岳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等著名战役,指挥了兰封会战、4次长沙会战(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政府主席)。
薛岳早年参加粤军,逐步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与红军多次作战。抗日战争中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后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战役失败后撤退至台湾。1952年晋升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曾任台湾世界客属总会理事长。
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总统自由勋章和国民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
二战将军薛岳老家是哪里
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附简介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 早年参加粤军,逐步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与红军多次作战。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汉族客家人,国民革命军将领,军事家,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他就是战神的薛岳,当时有四十万日军,并且连续攻打了三年却没有攻下来,日军还损失十一万人。这三次的长沙战争,中国部队也付出了九万将士牺牲的代价,这些烈士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
在长沙二战中,日军因长沙之战的失败而心有不甘,阿南惟几集结了所有精锐兵力,企图直捣薛岳的司令部。薛岳再次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避免正面冲突,引导日军深入崇山峻岭,使得日军后勤补给线脱离部队,局面失控。
进至长沙东北金井、桥头驿一线的日军,遭守军抗击、民众袭扰,加之补给困难,被迫北撤,恢复战前态势。②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初,日军调集约12万人 ,进占岳阳、临湘一带,企图击溃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地区 。
民国薛岳将军简介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 ,汉族。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抗日名将 ,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总统自由勋章和国民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客家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将领,军事家,先后任贵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总统府参军长、广东省主席、国大代表等职。
薛岳,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12月27日,出生于广东乐昌县。时为中日甲午战后,他的父亲因仰慕岳飞,取名薛仰岳,后来自己改名为薛岳。抗日战争时期,薛岳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等著名战役,指挥了兰封会战、4次长沙会战(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政府主席)。
薛岳[1](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汉族,字伯陵,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抗日名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陆军一级上将。原名薛仰岳,因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乃父起名仰岳以求能效法岳飞成为民族英雄。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
薛岳将军父亲是谁
1、父亲是薛豪汉,字宗元(1871—1939)。薛岳,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12月27日,出生于广东乐昌县。时为中日甲午战后,他的父亲因仰慕岳飞,取名薛仰岳,后来自己改名为薛岳。
2、薛岳的父亲名豪汉,字宗元(1871—1939),母亲姓李,闺名为慈玉(1877—1929)。薛豪汉有六子二女,薛岳是长子,生于1896年12月17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其下是仰芹(字孟坚)、仰霆(字仲述)、仰骠(字叔达)、仰谦(字季良)、冠华,二女为盛娣、冠姬。
3、时为中日甲午战后,他的父亲因仰慕岳飞,取名薛仰岳,后来自己改名为薛岳。1907 年,薛岳进入黄埔陆军校学习军事,1910年毕业。 1914年,二次革命后薛岳加入中华革命党,不久,恢复学生生涯,投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第二期,受训两年。毕业后,再入保定军校第六期,与张发奎、李汉魂、吴逸志、邓演达为同期同学。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