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向背是什么意思?
民心所拥护或反对的。宋史.卷四三七.儒林传七.魏了翁传:「入奏,极言事变倚伏 ,人心向背,疆埸安危,邻寇动静。」元史.卷一三八.燕铁木儿传:「人心向背之机 ,间不容发,一或失之,噬脐无及。」
通俗的理解就是百姓拥护或者反对的人,具体要结合语境去理解。
民心真的重要吗?
非常重要,不管在什么时候,民心向背都决定着历史的走向。古人云:“政之所兴在顺民,政之所废在逆民”“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百姓与之则兴,百姓非之则危,百姓悖之则亡”。这些治世之言无不说明“民心”的重要性。在历朝历代,“民心所向”是执政掌权者治国安邦的根本所在。
唐太宗是如何得民心者得天下?
由于隋朝暴虐,百姓民不聊生,又加上这些年的天灾人祸,百姓苦不堪言,在唐太宗即位后,积极听从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对外以武安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俭,劝课农商,赋税低廉,给老百姓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
唐太宗还为稳固帝国做了以下措施。
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民众的赋税徭役。
2.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官多”的弊端,极大的减少了农民的负担。
3.无穷无尽的新政策不断实施,稳固了百姓的民心和统治。
其中的这段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亲历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战争,更深切体会到民心的向背,是关系到一个政权或王朝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他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著名论断。唐太宗最大两个优点就是:用人和纳柬。他常说:″用一个好人,可以引来一批好人,用一个坏人可以引来一帮坏人"。多么经典的总结啊!没有经过战场风雨洗礼的人,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他纳谏体会也很深,他说我是靠弓箭赢得天下的,但即使我最好的弓箭在制弓大师那也看不上眼。可见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此,只有天下举贤,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国家才能理的好。做为封建王朝的君主能有这样的胸怀和眼光,亦能难能可贵了。因此,通过贞观之治,天下大治,民心悦服,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唐帝国。古人讲:得民心者得天下,李世民就是最好的真实写照。
唐太宗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执政以后,他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虚心纳谏,对人民则采取了休养生息,劝课农桑,厉行节约等措施,使得民心稳定,社会安定,最终得到天下大治,赢得了民心。
唐太宗李世民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同时被士大夫和民间共同接受的皇帝。
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上台的;但他执政后的理念不极端,比较中庸,为各类人群接受;
比如李世民在反贪污上面,他也反贪污,但没有明太祖朱元璋反的那么厉害,动不动搞株连,把太多的人推向自己对立面,人家还能接受你?;也不像宋太祖赵匡胤那样,对文官士大夫那叫一个好,还有“刑不上大夫”的规定,这TM还守什么法,反正不上刑;法律就是给普通人制定的,不但上刑,而且往死了整你,没有几个无权无势的人向往宋朝。贪官贪污最多罢官,换个地方继续贪污。作为官员,最令人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但李世民没有走这两个极端,没有过分损害任何一方利益。比如贪污一定要被惩罚,但对惩罚做了限度,这样即得到百姓用户,又得到官员们的认可。
不得不说李世民是做皇帝最成功的人。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