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马月”指什么,比喻什么???
猴年马月是一个传统的表达方式,用来指代未来的某个不确定的时候。 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猴和马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年份。 当人们说“猴年马月”时,他们是在比喻某个事件或情况将在非常遥远的将来发生。
猴年马月 hóu nián mǎ yuè 【解释】: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示例】:你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完成。
猴年马月这个词语的含义是指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通常用来表示某个目标或事件实现的时间遥不可及,含有玩笑或无奈的意味。它来源于中国的生肖文化,其中“猴”和“马”是十二生肖中的两个动物。
猴年马月是指中国农历中的一个特定时段,其中“猴年”指的是农历的猴年,而“马月”则是指农历中以马为标志的月份。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猴年和马月是相互关联的,每12年轮回一次。具体来说,猴年每过12年出现一次,而在猴年的12个月份中,只有一个月份是以马为标志的,即所谓的“马月”。
马月是指每年农历的七月份,因为传说马年马月里收成最好,所以叫做马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猴和马都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猴子是一种聪明、调皮的动物,常被用来比喻聪明、灵活、机智和变通能力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猴子更是一种神话和符号,代表着瑞兽、福星和吉祥。
猴年马月的出处?为什么要说是猴年马月,而不是猪年狗月
猴年马月这个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和生肖文化。在十二生肖中,猴和马分别代表着特定的年份。猴年是指每隔12年出现的属猴的年份,而马月则是指每隔12个月出现的属马的月份。猴年马月的周期因此为12年。这个周期里,每个猴年都至少包含一个马月。例如,如果今年是一个猴年,那么农历的五月就是马月。
天文和古汉语专家,他们都认为,对“猴年马月”这个词的来历无从考据,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古汉语专家骆玉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表示,这个词多半是来自民间的谚语。
总结来说,“猴年马月”之所以流行,而不是“猪年狗月”,很可能是因为它源自“何年嘛月”这一成语。
猴年马月的说法源于中国的农历和干支纪年法。猴年和马月分别代表着12生肖和12地支,它们各自按照12年一个周期的规律循环。在农历中,每个地支都会对应一个月份,因此每个猴年都会有至少一个月是马月。这个周期确保了“猴年马月”这一组合的出现。2016年是猴年,而马月通常指的是农历的五月。
猴年马月的来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猴年马月”应为“驴年马月”,指不可知的年月,不能实现。农历用代表地支的十二生肖纪年,其中没有驴年,遂也称“猴年马月”。还有说法称,“猴年马月”为“猴年闰腊月”的误传,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
猴年马月什么意思
猴年马月(hóu nián mǎ yuè)意思是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泛指未来的岁月。
“猴年马月”意思是泛指未来的岁月。近义词:遥遥无期。用法: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出处:古华《芙蓉镇》第四章:“斗斗斗,一直斗到猴年马月,天下一统,世界大同。
猴年马月的意思是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猴年马月的意思是不知什么时候,形容时间很遥远。读音:hóu nián mǎ yuè。解释: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泛指未来的岁月。也作“驴年马月”、“牛年马月”。
为什么要说猴年马月,而不是说其它动物呢?
猴和马作为常见动物,深受人们喜爱。猴子的淘气和神气,以及马的忠义和善跑,使它们在民间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猴子骑马的马戏节目,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动物也常见于市井俗语中,如“呆马日猴”和“猴干儿”等。 “猴年马月”这一表达可能源于“候年码月”的谐音。
百姓说“猴年马月”其来历: 一是可能猴、马是常见动物,猴,淘气、神气、好玩,似人;马,忠义、善跑、快捷过去是战场和英雄必备之物。马戏班子常演出猴子骑马等节目,给人印象深。市井中也出现不少关于猴马的俗语。
猴年马月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个时间跨度很长,或是指时间尚不可知,尤其是当人们谈论一些遥不可及或是尚未实现的计划或愿望时。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根据十二生肖动物的活动习性,创造了用以纪月的独特方式。
猴年马月的含义是指一个相对较远的未来时期,这是由中国的十二生肖和农历月份结合而成的成语。猴和马都是十二生肖中的动物,每12年一个生肖循环,而每个月份也以12个月为一个循环。在每一个猴年之中,必然会包含一个马月,这个周期大约是12年。例如,如果今年是猴年,那么农历的五月份就是马月。
猴年马月是指不可知的年月(就事情遥遥无期,不能实现的说)。
有十二生肖,为什么说猴年马月?不说猪年狗月,鸡年鼠月...等等...
因为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今年恰逢猴年,马月就是农历5月份。
猴年马月的说法源于中国的农历和干支纪年法。猴年和马月分别代表着12生肖和12地支,它们各自按照12年一个周期的规律循环。在农历中,每个地支都会对应一个月份,因此每个猴年都会有至少一个月是马月。这个周期确保了“猴年马月”这一组合的出现。2016年是猴年,而马月通常指的是农历的五月。
猴年马月这个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和生肖文化。在十二生肖中,猴和马分别代表着特定的年份。猴年是指每隔12年出现的属猴的年份,而马月则是指每隔12个月出现的属马的月份。猴年马月的周期因此为12年。这个周期里,每个猴年都至少包含一个马月。例如,如果今年是一个猴年,那么农历的五月就是马月。
我们常用猴年马月来泛指未来漫长的未知岁月。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但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描述为猪年狗月、鸡年兔月。那这个词的来历是怎样的呢?很多专家认为,这个词来历无从考据。
“猴年马月”最初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们会说猴年马月如何如何?
1、猴年马月的起源通常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猴年马月”实际上应该是“驴年马月”,这个词汇用来表示不可预知的年份和月份,意指某些事情遥不可及或难以实现。在中国传统的农历中,由于没有驴年,因此人们转而用“猴年马月”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我们说猴年马月如何如何,是因为猴年马月多指的是事情不可待,遥遥无期。
3、猴年马月,汉语成语,为“猴年闰腊月”或“猴年十仨月”的误传,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泛指未来的岁月。气候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这样一个变化的周期内就是一个回归年。
4、是方言以讹传讹。过去天津地区的方言讲“何年嘛月”被外地人听到,把“何年嘛月”的谐音误会成“猴年马月”,再经口口相传、以讹传讹至今。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