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能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1、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声带的结构 不同 就像 张三 和 李四在走廊谈话 我们一下就知道 这是李四 那是张三 就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因此 科学家发明了声纹锁 能分辨出不同的乐器也是音色不同 就像吉他和钢琴 一下子就能听出来 因为他们的结构不同 因此他们的音色也就不同了 望LZ采纳 本人打字很痛苦。
2、耳廓把外界的声波收集起来,经外耳道传人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再将这种振动传给与它相连的听小骨,听小骨再将振动传给耳蜗和半规管,经处理后传至有关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再将声波信号传送到大脑产生听觉。人能够判断声源的方向,是利用双耳效应。
3、观察声音与环境的 正在倾听周围环境的声音,分辨出各种声音。如车声、风声、人声等。下面我将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详细解释。环境的声音特性:在闭眼的状态下,我们无法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只能通过听觉感知周围环境的声音。不同的环境和时间段会有不同的声音特性。
4、生活中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要加以甄别,首先正能量方面,他会让你充满正气,还有信仰,这是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可以接受不同的声音,这是体现包容,理解,不和谐的,我们要引导,从关爱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回到正轨。
5、这是不同于左边那张电话音的频谱图的,拿起电话时听到的滴滴声实际上只有两个频率的叠加,所以听上去让人觉得很扁平。 不同乐器的发音原理不同,共鸣腔结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泛音结构。好像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人声的频谱确定一个人的身份一样,这样一张频谱图,就成了各种乐器的身份证。
音的四种基本属性
1、音的四种基本属性如下: 音高:与频率正相关,频率越高,听感上的音高就越高。 音强:与振幅正相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音长:与声音持续的时间相关,时间越长,音长越长。 音质:由多个因素决定,包括发音体的材料、发音方式以及共鸣腔的形状等。
2、音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四种:高低(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也称为音调,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感知:人耳通过感知不同频率的声波来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响度):定义:声音的强弱,也称为响度,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的。
3、音值又称时值,是乐音的四种基本物理属性(音高、音值、音强和音色)中的一种,由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长短决定。又称时值。指音延续的时间长短,由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长短决定。在音乐表现的重要因素中,音值和音高尤为重要。音强。声音的强度是一个客观的物理量,其常用单位为“分贝”。
4、音的四种性质的听觉属性包括:音高:定义: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影响因素:振动次数越多,音越高;振动次数越少,音越低。音强:定义:音的强弱,由音的振幅决定。影响因素:振幅越大,音越强;振幅越小,音越弱。音长:定义:音的持续时间。
人耳听到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回声传播是一个出去又返回的过程,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0.05秒,根据公式s=vt可计算路程。解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s=vt=340m/s×=17m。因时间必须大于0.1s,故距离必须大于17m。
不知你问什么?人耳能分辨同一位置的声音到达双耳的时间差,与波形差,因此能判定声音的方向与位置。当人听到声音的瞬间,就已经分辨出是什么声音了。声音信号从耳神经传到大脑,应该是毫秒级的(距离非常近,传递非常快),几到十几毫秒就够了。
所以第一声是从铁传来的,第二声是从空气传来的。从空气传来所需时间:t1=S/v气=128m/340m/s=0.376s 从铁传来所需时间:t2=S/v铁=128m/5200m/s=0.025s 两次声音相隔的时间:t=t1-t2=0.376s-0.025s=0.351s 两次声音相隔0.351秒。
t3=s/v3 = 510m/5100m/s = 0.1s 声音在空气中与在水中的时间差t1-t2 =5 s-0.34 s = 16s 声音在空气中与在铁管中的时间差t1-t3=5 s-0.1 s = 4s 声音在水中与在铁管中的时间差t2-t3= 0.34s-0.1s = 0.24s 时间差都大于0.1秒,所以能听到3次声音。
因为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而人耳辨别两种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秒,所以人在空间较小的室内说话时,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人耳无法分辨,所以感觉不到有回音,人在旷野说话时,声波得不到反射,人听到的只是自己发出的原声,所以感觉声音比较小。
So=S/2=34m/2=17m。---。(2)老师在教室里上课,为什么同学们听不到回声?依据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知道,由于教室内的最大距离都小于17m,因而原声与回声进入耳朵的时间差都小于0.1S,人耳是不能分辨的。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