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是谁(方腊是谁历史上确有方腊此人吗?)

十日日十日日2023-09-3087 阅读0 评论

方腊是谁历史上确有方腊此人吗?

我们知道的方腊,是《水浒传》里的人物,其实正史中还真有个方腊,那么,正史中的方腊是个什么样的人,其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方腊是谁(方腊是谁历史上确有方腊此人吗?)

  方腊又叫方十三,是北宋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后来,辗转到了睦州青溪万年镇碣村,做长工谋生。

  当时的皇帝是宋徽宗赵佶。赵佶是个很有艺术造诣的皇帝,但亦是个骄奢腐败的皇帝。

  由于偏爱花石,在奸臣的建议下,宋徽宗专门设立了应奉局等机构,专门替他搜罗运送民间奇珍异宝的。这些部门,把搜罗来的奇珍异宝以大船装载,运送到汴京。以10船为一纲,故名曰“花石纲”。

  这些官员仗着皇帝的命令,特别跋扈。凡是看上了谁家的一花一石,或者文玩古董,只要封上黄纸,就算是皇帝的东西了。

  不光蛮横不讲理,他们还借机敲诈勒索。如果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随便定一条罪,轻的押入监狱,重的连命都保不住。所以好多人家被他们折腾得倾家荡产,苦不堪言。

方腊是谁(方腊是谁历史上确有方腊此人吗?)

  宋徽宗还喜欢建造园林,所以不光需要很多奇珍异宝,还需要大量的竹木漆。而方腊所在的睦州青溪,便是盛产竹木漆的地方,因此被朝廷作为征收的重点区。

  生活无着的百姓,除了要上缴大量的竹木漆,还要被拉去服劳役。再加上那些官员对他们百般欺凌,拼命压榨,大家的生活,实在是苦不堪言。

  方腊有武艺,平时为人侠义,很得百姓敬重。他眼看大家被“花石纲”逼得走投无路,便动了起义的心思。

  他先以摩尼教的二宗三教来蛊惑受苦受难的百姓,接着又用神鬼之说,唬得百姓无不信以为真。因此信众颇多。

水浒传方腊是谁?

方腊,又名方十三,他生活在宋徽宗时代,徽宗特别热衷收集奇花异石。“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所以徽宗朝的各地官员就成立了花石纲这样的特殊队伍,专门给徽宗搜罗天下异石。

方腊家多次被强行索取花石纲,实在不堪其扰,于是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

方腊做事有勇有谋,起义准备了很久,虽然开始势力范围不大,但振臂一呼响应的人很多。很快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

方腊自此觉得大局已定,就私下称帝,自号圣公,国号永乐,并分封了大臣。他订下目标,计划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

方腊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先是被招安的宋江主动要求去征讨方腊,失败而回。后来朝廷派童贯率领精兵十五万南下,水陆并进,连续作战了整整一年。

方腊起义的结局

因叛徒告密,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童贯率领的精兵悍将俘虏,方腊本人也被生擒。

公元1121年8月,方腊被朝廷处死,至此轰轰烈烈的江南方腊起义彻底被剿灭。方腊农民起义是以宗教为诱饵发动起义的典型,以后的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也是学习了这种形式。

方腊农民起义是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场底层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他们有明确的目标,有奋力拼搏的决心。

即使大军压境,方腊集团众志成城,视死如归。即使被捕,也宁死不屈,表现了起义者坚强的决心。

水浒传原著方腊是谁?

方腊被人熟知是在《水浒传》中,宋江带领被招安的梁山泊好汉,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将方腊军队打败。人们熟知的梁山泊好汉都死伤惨重,最后只有寥寥数人被留了下来。
历史上的方腊出生在青溪县的一家漆园中,家中信奉摩尼教。方腊自幼就在摩尼教的教义下成长,青溪县四面环山,树木林立,是个富饶的地方

北宋朝廷曾经多次向方腊一家进行强行索取,敢怒不敢言的方腊最终爆发了。

方腊率贫苦大众,以诛贪官为名发动起义。方腊起义的特点是准备充分、发展迅猛、斗争坚定,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攻克了六州五十二县。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