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是谁?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堂弟。
太元八年(383年),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当时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谢安依旧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并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史称“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以总统诸军之功,进拜太保。
谢安,东晋时期政治家、名士,淝水之战的决策者。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
谢安少以清谈知名,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数十年的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
太元十年(385年),谢安病逝,年六十六。获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谢安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代表作?
1.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文人,字安石,陈郡阳菱(今河南太康)人。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2.作品
《全晋文》收录有谢安的作品六篇:《上疏论王恭》《魏陟周丧拜时议》《简文帝谥议》《遗王坦之书》《与某书》《与支遁书》。
《晋诗》收录有谢安的诗两首:《兰亭诗二首》《与王胡之诗》。
求东晋谢安家族的人物关系?
长辈和平辈
谢安在他的兄弟里面排行第三,父亲谢裒,丹阳尹。 伯父,谢鲲,大名士曾被归入“中朝名士”和“江左八达”在朝廷极其有名,曾经调戏邻家少女,被打掉大牙,他却毫不在意。 堂兄谢尚,谢鲲子,大名士,将军,音乐家,无子。 长兄谢奕,为人不拘小节,有“方外司马”之称。次兄谢据,早亡,子女由谢安抚养。四弟谢万,好虚名,曾兵败被废为庶人,以散骑常侍卒。五弟谢石,名将,淝水之战的主帅。六弟谢铁,永嘉太守,生平不详。
子侄
谢道韫,谢奕长女,谢玄之姊。谢玄,谢奕第七子,“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羯”。淝水之战和北伐的前线指挥者,北府兵的创建者和统帅。谢朗,谢据之子,“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胡”,早亡。谢琰,谢安次子,“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末”,淝水之战的前线将领,战死。谢韶,谢万之子,“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封”,早亡。谢灵运,谢玄之孙,著名诗人,作有《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等著名诗歌。谢朓(谢宣城、小谢),谢灵运之侄,著名“永明体”诗人,“竟陵八友”之一。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名诗。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