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谏景公(景公与晏子原文及译文?)

十日日十日日2023-09-17176 阅读0 评论

景公与晏子原文及译文?

景公与晏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对政治家,他们的对话被记录在《晏子春秋》中。以下是景公与晏子的原文及译文:

晏子谏景公(景公与晏子原文及译文?)

景公与晏子的对话发生在晏子被鲁国招聘为宰相之前。景公对晏子说:“子何以谏我?”晏子回答道:“君子尽信书,则不如不信也。”景公再次问道:“子何以谏我?”晏子回答:“君子尽言,亦可哀也,夫言有三害,一曰言之不逮也,二曰言之逮而不中也,三曰言之中而不当也。”景公又问:“何谓言之不逮也?”晏子答道:“君谓之不逮者,臣不足以及也。”景公又问:“何谓言之逮而不中也?”晏子答道:“君谓之逮而不中者,臣虽及也,不中其情也。”景公最后问道:“何谓言之中而不当也?”晏子回答道:“君谓之中而不当者,臣中其情而不得其死也。”

以上是景公与晏子的原文,下面是对其进行的译文:

景公:晏子,你如何劝谏我?

晏子:君子完全相信书信,不如不相信。

景公:再问一次,你如何劝谏我?

晏子谏景公(景公与晏子原文及译文?)

晏子:君子言尽,也是一种悲哀。言语有三种害处,一是言语不及,二是言语虽及,但不中要,三是言语虽中要,但不合适。

景公:何谓言语不及?

晏子:君所说的言语不及,是指臣无能力达到君的要求。

景公:何谓言语虽及,但不中要?

不知天寒原文及译文?

     不知天寒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所问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

景公在位时,雨雪下了三天没有转晴,景公披着用狐狸白毛皮缝制的皮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看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难道)不寒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吃饱了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了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您不知道(这么想)了。”景公说:“好!我愿意受您的教诲了。”于是便命令人发放皮衣和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并命令在路上见到的难民,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晏子问疾文言文?

景公有疾梁丘据裔款请诛祝史晏子谏 

  公疥遂痁,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梁丘据、裔款言于公曰:“吾事鬼神,丰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之罪也。诸侯不知,其谓我不敬,君盍诛于祝固史嚚以辞宾。”公说,告晏子。晏子对曰:“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赵武曰:‘夫子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祭祀,陈言不愧;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建以语康王,康王曰:‘神人无怨,宜天子之光辅五君,以为诸侯主也。’” 

  公曰:“据与款谓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诛于祝史,子称是语何故?”对曰:“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是以鬼神用飨,国受其福,祝史与焉。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暴虐淫纵,肆行非度,无所还忌,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其祝史荐信,是言罪也;其盖失数美,是矫诬也;进退无辞,则虚以成媚,是以鬼神不飨,其国以祸之,祝史与焉。所以夭昏孤疾者,为暴君使也,其言僭嫚于鬼神。” 

  公曰:“然则若之何?”对曰:“不可为也。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泽之雈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县鄙之人,入从其政;逼介之关,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彊易其贿;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私欲养求,不给则应。民人苦病,夫妇皆诅。祝有益也,诅亦有损,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虽其善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君若欲诛于祝史,修德而后可。”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公疾愈。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