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一个比一个风光的“窦太后”最后都有什么结局?
窦太后在南宫中忧郁去世后,宦官们将其尸首装载在车子里,好几天都不管不顾,还建议皇帝说只用贵人之礼来下葬就可以了。在一些正直大臣的要求之下,汉灵帝最终同意窦太后与汉桓帝合葬于宣陵,算是保住了这位太后最后的体面。
窦太后清闲地过着自己的晚年,有时和周亚夫一起下下棋谈谈心,后来和王娡一起去看新进宫的家人子,看到了与自己年轻时相似的卫子夫。总之是好结局。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丁亥,窦太后崩。与汉文帝合葬霸陵。遗诏将自己东宫所有的金钱财富都赐予自己唯一还在人世的女儿,大长公主刘嫖。窦太后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
窦,一位名叫窦的宫女,其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从此,太后吕雉开始操纵国家政治。有一年,大权在握的吕后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竟然想到要去讨好所有的诸侯。她从宫女中选了一批,给了国王,每个国王五个。那个叫窦的宫女恰好被选中了。
第一:窦太后(窦氏)窦氏从小就出生在权贵之家,初入皇宫就被立为贵人,因为窦氏不仅花容月貌,而且聪明能干,不到两年时间,就被汉章帝刘炟立为皇后。窦氏由于没有生育,就把一个贵人的儿子刘肇过继到自己的名下。
薄太后对窦漪房十分中意,刘恒当上皇帝后,薄太后就站出来建议刘恒让窦漪房当皇后。有了太后的支持似乎还不太够,窦漪房得以封后还有大臣们的赞成。窦漪房出身贫寒,母族势力微薄。
汉代到底有几个窦太后
汉朝一共三个窦太后,西汉一个,东汉两个 西汉:窦漪房,她崇尚“黄老”,对她儿子汉景帝,和他孙子汉武帝前期影响很大。东汉:汉章帝的老婆窦皇后(也是汉和帝时的窦太后),汉和帝年幼时,她临朝听政,提拔外戚,造成后来的“窦氏之乱”。汉和帝也算一代明君,他把窦氏外戚都给搞定了。
汉朝历史上共出现了三位窦太后,她们的故事在西汉和东汉时期各占一席之地。首先,我们来到西汉时期,窦漪房,这位窦太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她以黄老之学为崇尚,对儿子汉景帝和孙子汉武帝的早期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然后,我们来到东汉,这里有两个窦太后。
汉代到底有几个窦太后?随着《美人心计》的热播,窦太后窦漪房被许多人所熟知。其实,除了西汉时期的窦太后之外,在东汉也有两位窦太后,她们分别是汉章帝的老婆章德窦皇后以及汉桓帝的老婆桓思皇后。虽然她们的名声远不及西汉窦太后窦漪房,但是这两位东汉窦太后同样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拥护。
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 西历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
窦漪房,又称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西汉景帝之母,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现代影视剧中多称作“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
汉朝窦太后活了多少岁
西历前141年,景帝病死,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武帝,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 窦太后死于西历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时年约七十一岁。太皇太后去世,与文帝合葬霸陵。
当年登基称帝,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在位23年,享年46岁。 窦漪房,又称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西汉景帝之母,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现代影视剧中多称作“漪房”。
窦漪房(公元公元135年-190年),史称汉桓帝后,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女性,也是东汉朝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她是窦皇后(即窦太后)的女儿,也是当时皇帝汉桓帝的正牌皇后。窦漪房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传世的佳话,被人们誉为“正直宽容、聪明明智、仁爱善良”的典范。
汉朝被尊为太后的窦氏共有三位,但出生时间均无法考证,故无法得知活了多少岁 ,她们是: 西汉孝文窦皇后,东汉章帝窦皇后,东汉桓帝窦皇后。孝文窦皇后,清河郡观津县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
权力很大,地位最高。为什么要用重用儒生为分界线呢?窦漪房一生最看不起儒生,她崇尚黄老之学,讲求无为而治,和儒生的政治理念相背。公元前135年,已经七十一岁的窦漪房终于再也支撑不住病重的身体,与世长辞。窦漪房死得很平静,汉武帝一直很尊敬她,所以她应该是自然老死的。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