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是什么意思
1、玄奘的读音是xuán zàng,意思是唐代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俗称唐僧。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玄奘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
2、玄奘是一位唐代高僧、翻译家、旅行家和佛教学者。他因西天取经而名垂青史,成为后世景仰的对象。玄奘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玄奘的身份与成就 玄奘,本名陈祎,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僧侣。他不仅精通佛法,还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将大量的佛经从梵文译为中文,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玄奘是zàng。声母z,韵母ang,声调四声。奘的基本释义:zàng 壮大,多用于人名,如中国唐代和尚“玄奘”。说话粗鲁,态度生硬:这个人真~。zhuǎng 粗大:身高腰~。部首:大部。总笔画:10画。笔顺:フ,一ノ一,一一ノ丶。
唐朝多才子,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经的是谁呢?
唐僧的这个原型是武承恩根据唐玄奘法师改编的西天取经,然而在历史上玄奘法师取经之路比较艰难,没有徒弟保护,甚至之前就随马而去,走了没多久也就陨落了,葬身马下后,玄奘独自走在取经路上。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僧人玄奘到天竺(印度)进行了一次徒步考察。
历史背景:唐太宗贞观元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唐僧是唐朝哪个皇帝派去取经的?
1、唐僧就是玄奘,他于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一人远游印度,西行五万里取经。贞观三年(629年),玄奘毅然由长安私发,冒险前往天竺。
2、唐僧前世为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因轻慢佛法而被如来佛祖贬到下界,在观世音菩萨的指点下,奉了唐太宗旨意,不远万里前去西天求取真经,路途上收得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个徒弟,经历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返回大唐,修成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
3、唐僧由唐太宗李世民派去取经。李世民: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4、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受唐太宗李世民的派遣去取经的,真实的历史是玄奘自己去的,因为当时唐朝不允许僧人私自出境,除非得到朝廷的允许,可是玄奘没有申请到,所以玄奘是私自出境去取经的。
5、唐僧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派遣去西天取经的。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这一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成为皇帝之前,李世民曾从军,参与营救隋炀帝的行动。
6、世俗称为“唐僧”,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他的义兄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以是唐朝太宗皇帝派他去取经的。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洛阳。贞观(唐太宗李世平的年后)三年(公元629年),他远游印度,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历史上玄奘西天取经用了多长时间?
1、唐僧取经共用了14年。据《西游记》中记载,唐僧取经是用了十四年之久。但是在历史上,唐玄奘取经用了17年,即从贞观三年到贞观十九年,629年到645年。唐僧,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法名玄奘,号三藏。唐僧前世为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因轻慢佛法被如来贬到大唐,托生为状元陈光蕊的儿子。
2、唐三藏西天取经总共花了17年时间。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 ,其先颍川人 ,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3、用了17年。唐玄奘法师是在公元629年,也就是贞观三年,到达印度。一开始在北印度游学,五年后到中印度那烂陀寺师从戒贤法师学瑜伽师地论等,学了五年之久,后来在印度各地游学。公元645年,即唐太宗贞观19年,携带梵文经典657部回到长安,所以唐玄奘法师在西天取经一共是17年的时间。
4、《西游记》中记载的是唐太宗贞观3年(629年)——贞观20年(646年),一共是17年。而现实中的唐僧,也就是唐朝的玄奘法师。他是1300年前我国伟大的旅行家、思想家、翻译家。为了深入研究佛学,他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取经,一路上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才到达佛教发源地印度。
西天取经的玄奘故事简介
1、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从3世纪西天取经的事情中就能看出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
2、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3、玄奘简介 玄奘,唐朝著名高僧,被誉为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其翻译的佛经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行起因 玄奘因看到当时佛教在唐朝的传播中存在诸多误解和分歧,为追求佛经的原义,决意西行取经。 西行经过 贞观元年,玄奘有了西行的念头。贞观二年,他开始了西行之路。
4、贞观十九年,玄奘返祗长安,时年46岁,出游外达17年,历56国。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玄奘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回国的梵筴佛典非常丰富,共526筴、657部,对佛教原典文献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5、公元645年,玄奘带着他的经典回到了中国。他的归来引起了轰动,他的经历和他带回的经典对中国的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经典被广泛的传播,他的故事被广泛的传诵。玄奘的西天取经之旅不仅是一次宗教的寻求,也是一次文化的交流。
6、玄奘于602年出生,664年去世,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人,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