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是如何拒绝李陵的劝降的?
1、以死相逼,断了李陵劝降的念头 李陵在劝降过程中,始终用个人利益来规劝苏武,但苏武毫不在意个人利益,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他认为只有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只有自己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自己的国家才能够被别国所尊重。为了坚定自己的念想,他还以死相逼李陵。
2、这时候,只要苏武的思想稍有一点杂念,精神就会立即全面崩溃。苏武的断然拒绝却使他的形象更加光耀夺目。李陵的劝降衬出苏武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层次。
3、李陵烹牛宰羊,为苏武举办了一场丰盛的宴会,期间他便按照单于的意思,前来劝降苏武,不过他的说法还是很有说服力的。首先,李陵告诉苏武,单于是真心欣赏他的才能,希望苏武能够成为匈奴的臣子。反正现在苏武的性命握在单于手里,一辈子都不可能回去汉朝,在这里吃苦也不会有人知道。
4、态度和措辞的不同的原因:因为苏武和李陵曾同朝为官,李陵曾帮助过他。李陵是一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而且在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能“泣下沾襟”,可见尚存羞恶之心。
5、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利益得失为标准的,而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苏武明知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还是要归汉,是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汉臣,其实是忠于祖国。所以,汉帝给他多少赏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民族尊严。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原文翻译
翻译: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出自《苏武传》。翻译: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
初始,苏武与李陵都担任侍中一职。 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以及假吏常惠等人招募了一百多名勇士和斥候一同前往匈奴。 到达匈奴后,他们送给单于礼物;然而单于却变得更加傲慢,这并非汉朝所期望的。 单于正打算派遣使者送苏武等人回去,恰好缑王与长水虞常等人计划在匈奴内部谋反。
班固《汉书·苏武传》原文注释与鉴赏
天汉元年,匈奴新单于且鞮侯单于即位,担心汉朝会趁机进攻,于是表示愿意归还汉使。汉武帝赞许他的诚意,便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携带礼物答谢匈奴。苏武与副使张胜及临时差遣的常惠等人,招募了一百多名壮士一同前往。到达匈奴后,苏武设置了礼物送给单于,但单于却更加傲慢,这并非汉朝所期望的。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苏武传原文片段及翻译: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