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的去向?
1、还有一种说法,据《江油县志》记载: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兵败归隐此山。不详。另外,近几年有人自称建文帝后人,献出《让氏家谱》,称建文帝通过地道逃离南京,假扮僧道,云游各地,后隐居于武昌,死后就葬在武昌洪山。当然,这一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
2、历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后去向不明,只是有以下说法:朱允炆到东明寺出家为僧:东明寺大雄宝殿内右侧有朱允炆塑像,当年众僧们皆尊称朱允炆为“应能问道老佛“,寺志中还特地将朱允炆排列在祖师堂的第二位置,仅次于东明禅寺的开法祖师慧旵。
3、另一种说法是,朱允炆逃往海外。他先从南京密道逃出,最终抵达福建泉州,随后逃往海外定居,这一说法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寻找朱允炆有关。郑和船队中有多名锦衣卫,旨在海外调查朱允炆的下落,但是否找到了他,史书中并未详细记载。朱棣派遣的另一人,胡濙,秘密寻找朱允炆。
4、朱允炆的去向至今仍是个谜团,但有一些可以参考的信息,如朱棣为了掩盖朱允炆没死的事实,派人捏造的。据传闻,有对朱允炆忠心的官员,帮他化妆成僧人从地道逃跑,后来流落在云贵一带,做了一个出家人。也有传闻说,朱允炆可能漂洋出海,流落在海外。
朱元璋之后还有几代皇帝
1、明朝历代皇帝顺序表如下: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景帝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2、包括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虽非皇帝,却独断朝纲,也被列入。 清朝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
3、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1368年,朱元璋登基,建立“大明”国号,历经十二世,传承十六帝,共十六位明朝皇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最后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4、明太祖(朱元璋)洪武,31年——恢复了汉人国家的布衣天子,明朝开国之君。明惠帝(朱允炆)建文,4年——下落不明的皇帝。明成祖(朱棣)永乐,22年——马上皇帝,开创明朝盛世的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洪熙,1年——儒雅仁爱的皇帝。
5、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4年。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 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
6、很显然,这些所谓的历史记载并不靠谱,毕竟清朝编写的《明史》并不可信,而且相对来说明朝的文人,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所以明朝有几位皇帝被变成奇葩也算正常。 不过,虽然是如此,但是明朝皇帝身上有一点是历史无法抹黑的,这一点就是明朝皇帝的不软弱。
明朝建文帝介绍
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
明建文帝,即朱允炆,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的次子,出生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他是汉族,生肖属蛇,但具体的卒年和享年由于叔侄之间的战争而变得模糊不清。
建文帝朱允炆在1377年12月5日出生,朱允炆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早慧、孝顺和正直,深得祖父朱元璋的钟爱。
建文帝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他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十四岁时,其父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在朱标病逝后,朱允炆被明太祖朱元璋立为皇太孙。朱元璋驾崩后,时年21岁的朱允炆继位为帝,年号建文。在位期间,他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
建文帝的名字叫朱允炆。建文帝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明朝发展的重要阶段。关于他的生平,有以下几点详细的解释:基本背景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朱标去世后,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炆作为继承人来延续大明王朝。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