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1、赵括的父亲是赵奢。赵奢在军事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军事实践理论:赵奢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征发新军时加入了军队,并因其作战勇敢、善于筹谋而被擢升为辎重营将军。他以其出人的工作能力将这些繁琐事务做得有条不紊,从没出过差错,有力地支持了前方军队作战。
2、这个人物对儿子的看法是纸上谈兵。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赵括的父亲是赵奢,赵奢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武将。对赵括的看法是赵括读过不少兵法,只懂皮毛,不懂实质,更缺乏有实战经验。赵奢认为赵括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赵国派赵括领军,会误国害民。
3、赵奢,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括之父。起初,他并非武将,而是征收田租的官吏,秉持公正之心,为赵国征收税赋。后在阏与之战中建功,一战成名。与白起、李牧、王翦、廉颇等武将不同,赵奢大部分生涯为文臣,战事仅限于那次关键战役。由于战绩单一,赵奢未能与四大名将齐名。
4、赵括的父亲是叫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5、赵括的父亲是叫赵奢。赵奢(生卒年不详),封号马服君,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年-前299年在位)到赵孝成王(前265年-前245年在位)时期。其早年为管理赋税的官员,卓有成效。
赵括的父亲叫什么名字赵括的父亲是叫什么
1、赵奢,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括之父。起初,他并非武将,而是征收田租的官吏,秉持公正之心,为赵国征收税赋。后在阏与之战中建功,一战成名。与白起、李牧、王翦、廉颇等武将不同,赵奢大部分生涯为文臣,战事仅限于那次关键战役。由于战绩单一,赵奢未能与四大名将齐名。
2、赵括的父亲是赵奢。赵奢,赵国名将,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享年约50余岁。据《战国策·赵策》记载,赵奢曾对赵国平原君赵胜提过自己曾经亡命入燕,得到燕王信任,被任命为上谷守。
3、赵括的父亲是叫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4、赵括的父亲是赵奢。赵奢在军事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军事实践理论:赵奢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征发新军时加入了军队,并因其作战勇敢、善于筹谋而被擢升为辎重营将军。他以其出人的工作能力将这些繁琐事务做得有条不紊,从没出过差错,有力地支持了前方军队作战。
赵括的父亲是叫什么
赵括的父亲是叫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赵奢,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括之父。起初,他并非武将,而是征收田租的官吏,秉持公正之心,为赵国征收税赋。后在阏与之战中建功,一战成名。与白起、李牧、王翦、廉颇等武将不同,赵奢大部分生涯为文臣,战事仅限于那次关键战役。由于战绩单一,赵奢未能与四大名将齐名。
这个人物对儿子的看法是纸上谈兵。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赵括的父亲是赵奢,赵奢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武将。对赵括的看法是赵括读过不少兵法,只懂皮毛,不懂实质,更缺乏有实战经验。赵奢认为赵括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赵国派赵括领军,会误国害民。
赵括的父亲赵奢的简介:赵奢的生平年不详,为嬴姓的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到赵孝成王时期,被封为马服君,享年约60余岁,赵奢墓坐落在邯郸市区西北十五公里处的紫山,赵奢曾对平原君赵胜提过自己曾经亡命入燕 ,得到燕王信任后被任命为上谷守。
赵括的父亲是赵奢,赵国邯郸人,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平原君推荐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后来,赵王派赵奢率兵救援阏与(yān yǔ),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就开始安营扎寨。
赵括的父亲是叫赵奢。赵奢(生卒年不详),封号马服君,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年-前299年在位)到赵孝成王(前265年-前245年在位)时期。其早年为管理赋税的官员,卓有成效。
赵括的父亲对赵括的看法是什么
1、这个人物对儿子的看法是纸上谈兵。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赵括的父亲是赵奢,赵奢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武将。对赵括的看法是赵括读过不少兵法,只懂皮毛,不懂实质,更缺乏有实战经验。赵奢认为赵括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赵国派赵括领军,会误国害民。
2、赵奢认为:指挥打仗是非常凶险的,但赵括认为很容易,所以不能为将。他说自己指挥作战,对作战方略考虑再三,犹担心考虑不周,还要征询部下意见。而赵括把指挥作战看太容易,自视甚高,容易刚愎自用,不接受下级忠言,必然会失败。如果赵国用赵括为将必然会使赵国破军杀将。
3、赵括的父亲赵奢明白做主将实战经验是必需的,真正打仗要考虑用人呀天气呀敌军呀很多东西。而知子莫若父,赵括虽然兵法讲的头头是道,看起来很会用兵,但他没打过仗,又只知道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他才会认为破赵军者必括也。事实上,最后的确如赵奢所料,所以才有纸上谈兵这一成语。
4、战国时期的赵国将军赵括,很小的时候就习读兵书,喜欢夸夸其谈。有时,就连他的父亲赵奢都很难驳倒他。但是,赵奢坚持认为赵括并无真才实学。赵括的母亲看到儿子这样,认为很有出息,不免常常在丈夫面前夸耀。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