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灸体位对照表大全图(施灸的程序)

十日日十日日今天6 阅读0 评论

常见疾病艾灸的选穴、灸法参考表,非常实用

1、气管炎:风门、大杼、身柱、隔俞、肾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泽、丰隆(化脓灸)。肺结核:体温正常者灸肺俞、膏盲、胃俞、中脘、列缺、足三里;体温略高者灸大杼、身柱、曲池、尺泽。此病亦宜早灸长灸。

2、取穴:肝俞穴、膻中穴、行间穴、三阴交穴。灸法:艾条温和灸,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经期暂停施灸。时间:每穴10~15分钟。慢性盆腔炎 取穴:大肠腧、次髎穴、神阙穴。灸法:艾条温和灸,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时间:每穴2~3分钟。

3、方法:刺血拔罐大椎穴,轮流进行,并加如意灸悬灸曲池、合谷穴。若痤疮有脓包,需先刺破挤净再进行艾灸。荨麻疹 特效穴:神阙穴 方法:悬灸神阙穴,同时可采用督脉火龙灸,配合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筑宾等穴位的针刺灸。

4、选穴 膻中穴 位置:位于胸部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正中点。主治:咳嗽、气喘、胸胁痛。灸法:使用艾条灸3~7分钟,或使用艾罐灸20~30分钟。肺俞穴 位置: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处。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肺痨。灸法:使用艾条灸5~15分钟,或使用艾罐灸20~30分钟。

5、儿童 儿童常见的是腹泻、腹胀等消化系统的疾病或者是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的疾病。因此,以保健来论,艾灸选穴建议选取:大椎、肺俞、足三里、大肠俞等。这些穴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免疫力,改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6、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脐下两指宽的位置。艾灸此穴对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等妇科疾病有防治作用。它还能温补阳气,改善体寒体质。通过艾灸以上五个穴位,结合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少喝冷饮,多用花椒热水泡脚等),可以有效改善体寒体质,缓解由此引起的各种症状。

肩周炎艾灸哪里最好?

1、艾灸照海穴可辅助缓解慢性咽炎、肩周炎、失眠等症状。照海穴属足少阴肾经,通阴跷脉,是八脉要穴之一,具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的功效。这一穴位在中医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对于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有显著效果,同时对肩周炎、失眠也有辅助作用。

施灸体位对照表大全图(施灸的程序)

2、肩周炎艾灸要掌握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天宗穴等穴位,想要采用中医艾灸方式达到治疗作用,需要长时间坚持还要做好肩膀部位保暖工作才能起到改善效果。肩周炎会伴有肩膀部位疼痛感,有可能还会影响到肢体功能以及正常生活和工作,可以到医院中医科检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艾灸方法来做调整。

3、肩周炎艾灸时,可以选择以下穴位:肩井穴:该穴位位于肩上,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艾灸此穴有助于缓解肩背痹痛、上肢不遂等症状。肩髃穴:位于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艾灸肩髃穴对于治疗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具有显著效果。

4、肩井穴:位于肩上,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艾灸此穴有助于疏通经络,缓解疼痛。肩贞穴: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艾灸此穴可辅助治疗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活动受限。肩俞穴:位于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艾灸此穴有助于舒筋活络,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5、艾灸局部:即肩膀周围疼痛的区域,尤其是压痛点。肩周炎的疼痛多为冷痛,且晚上较重,因此可以针对疼痛区域进行艾灸,哪疼灸哪。颈椎病导致的肩膀疼痛:艾灸颈部:特别是神经根型的颈椎病,如果影响到颈椎46节段时,会出现肩部的疼痛。此时,可以在颈部寻找压痛点和结节点,进行艾灸治疗,以缓解肩部疼痛。

6、肩周炎艾灸的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穴位:阿是穴:即痛点,这是艾灸时的首选位置。肩三针:肩髃穴:位于肩峰和肱骨大结节之间的凹陷处,当手臂扬起时可以明显摸到。肩前穴:位于肩髃穴前方。肩后穴:位于肩髃穴后方。大椎穴:位于背部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艾灸,有讲究!

1、灸背腰部的穴位时,取俯卧位,同样使背腰部充分暴露,便于施灸者操作。体位摆放要求: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准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这样既能防止烫伤,又能增加疗效。艾灸量的控制 艾灸量的控制也是影响艾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艾灸量包括艾灸的时间、火力大小以及艾炷的大小等。

2、艾灸虽好,但并非人人皆宜,科学艾灸有以下讲究:艾灸的适用人群与病症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深受百姓喜爱,主要因其能温经散寒、行气通络,对寒凝经脉的病症效果优异。例如,关节的冷痛、活动不利、妇女痛经、月经延后、胃痛、腹泻、哮喘等常见病,都可通过艾灸得到缓解。

3、三阳病证需少灸,即使灸也要注意灸量,千万不要贪大壮猛火之灸。体胖之人多属阳虚,可以适当加大灸量;而体瘦之人皮浅肉薄,大多属于阴虚,木火偏旺,应减少灸量。且灸火易扰动清阳,上炎为患,施灸时一定要注意引火下行。

4、风雨雷电天气: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会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因此不宜在这些天气条件下进行艾灸。但小雨天气可以灸,但需注意避湿。空腹或饱腹:空腹时艾灸可能导致气血消耗过度,而饱腹时艾灸则可能影响消化,因此最好隔开30分钟到1小时再艾灸。

小儿推拿李波:艾灸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儿童保健艾灸疗法

1、注意事项推拿时,注意保持室内温暖无风,避免孩子受凉。推拿力度要适中,以孩子舒适为宜。推拿前后,可以适量给孩子喝水,帮助散热。对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发热,如预防注射反应等,推拿可作为辅助手段使用,但应密切关注孩子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2、推拿过程中,注意避风,以免毛孔张开后受风导致病情加重。对于其他因素(如预防注射反应)所致的发热,推拿仅作为辅助手段使用。通过以上推拿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儿发热症状,但请务必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3、体位:脐灸时应采取仰卧位,以便于操作。时间选择:避免在饭后一小时内施灸,以免影响消化。保暖:施灸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消毒:严格遵循消毒要求,确保操作安全。药物反应处理:细心关注药物反应,如出现水泡等情况应及时处理。皮肤敏感性:留意孩子的皮肤敏感性,确保施灸过程中不造成皮肤损伤。

4、注意事项:针灸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对患儿造成损伤;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小儿推拿疗法 定义与目的:小儿推拿疗法是指通过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以调整机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操作规范:常用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揉、捏等手法。

5、轻擦灸处:用湿热毛巾轻轻揩干净灸后药泥及艾灰。注意:由于督灸的面积大,艾烟较大,需要专门的排烟设备。督灸的禁忌事项 督灸虽然具有诸多功效,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需注意以下禁忌事项:饭后一小时内不宜督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

隔物灸是什么

隔物灸是隔着物体在人体皮肤表面施灸的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又称间接灸。隔物灸的定义与原理隔物灸,顾名思义,是在施灸的过程中,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如姜片、蒜片、附子饼等),然后点燃艾炷进行施灸的方法。

古今堂隔物灸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具体来说:属性:它属于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通过隔物进行灸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分类:隔物灸有多种形式,如隔姜灸、隔蒜灸、隔药灸等。古今堂隔物灸特指隔中药灸,即利用特定中药作为媒介进行灸治。

隔姜灸作为隔物灸的一种,具有显著的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效果,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然而,重要的是要明确,隔物灸并非药物,不可替代药物治疗疾病,而只能作为辅助调理的手段。隔物灸作为一种外用器械,内含多种植物草本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祛湿排浊效果。

调节脏腑止咳喘,哮喘灸一下这几个穴位

1、喉部周围穴位 天突穴:可化痰止咳,对于缓解哮喘症状有一定帮助。 膻中穴:具有开胸顺气的功效,有助于改善哮喘引起的胸闷不适。 背部穴位 定喘穴:位于后方脊柱大椎穴两侧0.5寸,是治疗哮喘、咳嗽等肺脏疾病的常用穴位。 肺的背俞穴:也是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2、喉部周围穴位:如天突穴、膻中穴,天突穴可化痰止咳,膻中穴可开胸顺气;背部穴位:后方脊柱大椎穴两侧0.5寸有定喘穴,属于经脉奇穴,主要用于治疗哮喘、咳嗽、肺炎等肺脏疾病。

3、穴位选择 适合采用天灸治疗小儿哮喘的穴位有三组,分别为:肺俞、胃俞、志室、膻中;脾俞、风门、膏盲、天突;肾俞、定喘、心俞、中脘。背部穴位均取双侧,每次选择一组穴位,三组穴位交替使用。天灸具体操作 药物准备: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一定比例共研细末。

4、肾俞:位于腰部,补肾纳气。 太渊:为肺的原穴,位于手腕部,可补充肺之真元之气。 太溪:为肾的原穴,位于脚踝部,与太渊一同使用,补充肺肾真元之气。 足三里:位于小腿,调和胃气,资助肺气生化之源。 定喘:同样适用于虚证哮喘,具有止哮平喘的作用。

5、哮喘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针灸穴位选择: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针灸此穴可调补肺气,对哮喘有缓解作用。定喘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针灸此穴能宣肺理气,止咳平喘。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