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阶官员服饰及俸禄
清朝官阶官员服饰及俸禄情况如下:服饰: 文官:一品官服上的补子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鸂鶒,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
三品为孔雀,冠饰为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四品为云雁,冠饰为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五品官员的补子为白鹇,冠饰为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六品官员的补子为鹭鸶,冠饰为小蓝宝石,上顶砗磲。七品官员的补子为鸂鶒,冠饰为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八品官员的补子为鹌鹑,冠饰为阴文镂花金。
正从六品官员的俸银为60两,禄米为30石。 正从七品官员的俸银为45两,禄米为22石5斗。 正从八品官员的俸银为40两,禄米为20石。 正九品官员的俸银为33两1钱1分4厘,禄米为16石5斗5升7合。1 未入流官员的俸银为31两5钱2分,禄米为15石7斗5升。
官阶细分:清代官制以九品十八级细分官阶,每个品级的官员都有其独特的服饰标志,如一品至三品的官员,顶戴璀璨,从亮红珊瑚的太师,到暗红起花珊瑚的尚书,再到亮蓝宝石的高级官员。服饰标志:文官以象征智慧的鸟为补子,如一品文官的鹤;武官则以勇猛的兽为标志,如一品麒麟。
一个清朝官员有几种官服?
清朝官员的服饰有着严格的规定,根据品质、数量和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不允许滥用。清朝的服饰大致可以分为五种:顶戴、蟒袍、补服、腰带和坐褥。以下是对各品官员穿戴的顶戴、蟒袍、补服的详细列表: 一品官员:珊瑚顶戴,九蟒五爪蟒袍(麒麟图案),仙鹤补服。
六品文官头戴砗磲及白色涅玻璃顶戴,八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绣鹭鸶,武官补服绣彪,可乘四人抬蓝呢轿。七品文官头戴素金顶戴,五蟒四爪蟒袍,文官补服绣鸂鶒,武官补服绣犀牛。八品文官头戴起花金顶戴,五蟒四爪蟒袍,文官补服绣练雀,武官补服绣犀牛。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补服分为文官和武官两种,文官的补服图案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等,武官的补服图案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等。补服上的图案除了飞禽走兽外,还有海水和岩石的图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补服由江南三织造订做进贡,尺寸和图案都有严格规定,官员不能私自改变。
历史上隋朝官员服饰是怎么样的?隋朝官员服饰是怎么区分等级的?_百度...
1、隋朝官员服饰具有鲜明的特色,且通过服饰的颜色、配饰等方面来区分官员的等级。颜色区分:五品以上官员: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官员:分别用红、绿两色。小吏:用青色。平民:用白色。屠夫商人:只许穿黑色衣服。士兵:穿黄袍。
2、隋朝官员服饰的等级区分主要体现在颜色和饰物上。根据历史记载,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员则分别穿红、绿色衣服。小吏穿青色,平民穿白色,而屠夫商人的衣服只允许是黑色,士兵则穿黄袍。官员礼服的具体规定 在官员的礼服方面,隋朝有具体的规定。
3、隋朝改革了北周的冕服形式后将它定型,隋代末年,隋炀帝又下令用颜色来区分官员和平民的衣着,限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员分别用红、绿两色,小吏们用青色,平民用白色,屠夫商人只许穿黑色衣服,士兵穿黄袍。汉代的通天冠样子和进贤冠相近,隋炀帝戴的通天冠,上有金博山等装饰。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