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脉为什么那么准确?6个图帮你看懂脉象
1、脉象,能比较全面和准确地体现出患者脏腑的问题。可以说,这是判断疾病的 发病位置、性质和邪正盛衰,推断病程进退预后 的重要依据。一名中医师如果能在脉诊上具备高深的造诣,那么其他三诊也绝不会逊色。因为 观察患者的面色,听患者的声音和询问患者的情况 ,这些都是非常直观的,而脉诊的难度就要大得多。
2、第六点是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第七点是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第八点是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
3、此外,脉象还与内外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季节、年龄、性别、体质、劳逸及精神状态等因素会影响脉象。
4、正常脉象: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与病情: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为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为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5、(3)不正确的体位,会影响局部气血的运行而影响脉象。 指法诊脉 指法 脉象要素和平脉特征 (一)脉象要素 传统脉象要素:文献中常以为、数、形、势四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以四要素统括脉。 现代脉象要素:现代研究将脉象要素归纳为脉象的部位、至数、长度、宽度、力度、流利度、均匀度8个方面。
6、中医把脉的原理 中医诊脉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其科学性和生命力得以沿袭至今。现代研究发现,脉象的形成主要与心脏功能、血管机能、血液质量和量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变可以反映在脉象上,从而推断出疾病的情况。因此,脉象具有客观存在的依据。
滑脉的鉴别诊断是什么?
鉴别诊断:临床上,滑脉常同短、浮、沉、数等脉兼见。滑脉: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滚玉盘之状。短脉:脉波动的幅度短,不及本位,应指在关部较明显,而寸、尺两头有不足之感。主气病。短而有力为气郁、气滞;短而无力为肺气虚,中气不足。
鉴别诊断:滑脉与紧脉、数脉有所区别。紧脉的脉象左右弹指,脉急;数脉的脉象往来较快,一息超过5至。滑脉与涩脉为相反的脉象。涩脉往来艰涩不畅,与滑脉的流利圆滑形成鲜明对比。临床兼见:在临床上,滑脉常与其他脉象如短、浮、沉、数等兼见,这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数脉以脉率为每分钟100次以上为特点,滑脉以脉形流利圆滑为特点。若脉率快时当先判定是数脉,如同时有明显滑象,则为滑数脉。动脉以脉来流利、频数、短而有力为特征,实际上即滑脉与数脉的复合脉。滑脉与涩脉的脉形、脉势变化恰好相反,容易鉴别。治疗原则 中医采用辨证施治。
滑脉:特征:脉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鉴别要点:滑脉主痰、痰饮,也可见于高烧病人、妇女受孕后等,其脉象流利圆滑,与交替脉的强弱交替现象明显不同。综上所述,交替脉的鉴别诊断主要通过对比其他脉象的特征和鉴别要点来进行,交替脉以其独特的强弱交替现象为显著特征,与其他脉象存在明显差异。
称为悬饮,也现弦脉。现代称的动脉硬化的病人,更是典型的弦脉。滑脉:滑脉是脉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滚滚滑利。滑脉主痰、痰饮。因为痰饮内阻,在正气不虚的情况下,可出现气血涌流,所以脉显滑利。高烧病人,热鼓血行,脉也滑利,妇女受孕之后,气血涌流以养胎儿,更可见典型的滑脉。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小儿小便辨证
1、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小儿小便辨证 小儿小便短赤。辨证:短者,中虚土湿,木气下陷,不能疏泄故短。赤者,中虚土湿,木火下陷故赤。木火下陷,中气遂寒。五行整个圆运动里面介绍木者水中火气,由封藏而升泄之气。所以,木火不升,就会下陷,下陷就会表现出来小便短赤。这时候,不能用凉药清火,防止伤中气。
2、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扁鹊三豆饮 扁鹊三豆饮 处方:黄豆 黑豆 绿豆各15g 本方依然是食疗方,可见对于中医来说,药物食物本是一家,药食同源。临床表现:初起头疼身痛,先恶寒后发热,发热后但热不寒,神志昏迷,精神倦怠。舌无苔,脉虚小者。
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外感病,如果遇到人体胃阳偏盛之人,外感没有消除,影响了胃腑,胃腑功能紊乱,导致出现燥屎内结,大便干燥,不能排出,导致人体阳气淤积,不能下降。阳明燥金,需要让阳气下降,才可以进一步收藏,不能下降,就会导致阳气过胜,胃肠干燥,导致大便秘结。
中医如何观舌苔辩胃病?(组图)
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 舌苔薄厚变化,是正邪进退反映。
舌红,苔厚,便秘 有的人几天 不解大便,口臭、舌苔厚、舌边尖红、尿黄,此属于胃火盛。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所以便会出现口臭、舌苔发黄、热伤津液、肠道失润,所以才出现大便干结。此时可以 服用大黄、黄连、黄芩、山栀 之类的中药清热泻火。
舌苔黄厚腻且舌边尖红表示痰热;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表示痰浊血淤;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表示胃阴虚;舌苔光剥,舌质淡表示气阴两虚。根据不同的舌象表现,结合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手法,中医师可以进行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同时,在夏季,脾湿的人也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汤液经法图”是一个完整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学体系
1、“汤液经法图”体系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框架,更在历史与实践的交织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通过深入研究此图,不仅能够增进对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解,还能够发现其与现代医学的互补之处,促进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
2、综上所述,“汤液经法图”通过五味理论与五行人体的对应、辨识五脏虚实、补虚泻实原则以及针对性用药等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学体系。
3、正如美国谈判策略中的虚伪幼稚,与汤液经法图的深厚底蕴形成鲜明对比。汤液经法图体系的实用性和理论深度,正如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的智慧结晶,两者共同构建了中医诊疗的基石,是我们理解健康与疾病,以及生命奥秘的重要途径。
4、“汤液经法图”原理得到解“汤液经法图”中的阴阳进补、退泻原理,以及“除”字方的深层含义,均在伊尹的经方中找到了明确答案,无需额外解释。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