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式契丹文金银符牌译释图说
面文为辽契丹祭祀惯用的密码式契丹文铭刻,背文也必是用密码式契丹文铭刻;提示2:面文既然为“安葬太祖内容”:“奉安葬圣大行帝梓宫,举哀祭文横帐统,国舅帐辅”。背文内容肯定与面文为容相似或相近。
敕宜速契丹文辨析: 这件契丹文符牌上刻有主字的含义和考据。 契丹文敕宜速与奉护天泰的符牌: 背面阴刻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历任两可汗银符牌: 印证了契丹文化中的重要历史信息。 银鎏金符牌上的契丹小字: 揭示了文字与设计的精细之处。
这块契丹文“秦王中书令”铜符牌(见图),整体模铸,牌面边饰、阳文均为雕模铸造,平夷牌背由工匠阴刻了九个经有意变造缺胳膊少腿,七扭八歪的祭祀用“密码式契丹文”。(见图)牌通高116毫米,上宽68。毫米,中宽71毫米,下宽62毫米,厚7毫米,重364。
专著性质与目的 中国首本解读契丹文符牌专著:该书是中国第一本专门解读辽金时代契丹文符牌的专著。 揭示契丹历史真实片段:旨在通过详实的内容,揭示契丹历史中扣人心弦、感人至深的真实片段。 符牌的历史价值 重要信物凭证:符牌作为古代重要的信物凭证,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契丹文珍稀符牌考释图说的目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敕宜速契丹文辨析:详细考据符牌上“主”字的含义。契丹文敕宜速与奉护天泰的符牌:解析背面阴刻的含义及历史背景。历任两可汗银符牌:印证契丹文化中的重要历史信息。
契丹文发展历史
契丹文的发展历史如下:契丹大字的创制与使用:创制时间与背景:契丹大字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令创制于公元920年。创制者:由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参照汉字创制。文字特点与数量:契丹大字是一种表意方块字,其中夹杂一些直接借用汉字的形式,共有三千余字。
虽然辽国灭亡了,契丹文仍然被女真人所使用,并帮助他们创造女真文。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诏罢契丹字”,一共使用了三百多年。
契丹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为适应政治、经济和文化需求,先后创制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文字。大字始创于神册五年(920),由耶律鲁不古和耶律突吕不根据汉字设计,约三千字。耶律迭剌进一步发展出的契丹小字,接近拼音文字,于辽代与汉字并行。
辽朝的建立与初期发展 耶律阿保基奠基:唐昭宗时期,耶律阿保基被选为夷离堇(本部军事首领)。公元907年,唐朝灭亡,耶律阿保基取代遥辇氏成为契丹大首领,并先后攻伐周边部落,消除反对势力。公元916年,耶律阿保基建立契丹国,并创立契丹文,成为辽朝的开国皇帝。
女真大字和小字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失,但它们对女真族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两套文字的创制,不仅标志着金国文字体系的建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需求。契丹文和女真文的创制与使用,显示了古代中国民族文字发展的多样性。它们不仅是文字记录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契丹文分类
契丹文主要分为大字和小字两大类。大字: 特点:与汉字书写方式类似,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 来源:部分大字直接假借汉字,如“三”等;部分是通过改造汉字字型、增减笔划而形成的仿造字。但由于超过半数的大字尚未解读,其确切来源难以确定。 数量:大字数量约为一千多个。
耶律阿保机的弟弟耶律迭剌在学习了回鹘文之后,参考回鹘文的原则而创造了小字,以“数少而该贯”而著称。 小字的书写方式和汉字有所不同,其基本单位是词,每个词由一至七个原字组成。词按照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顺序书写,词内部的原字按从左至有、从上至下的顺序书写。
契丹文是辽代契丹人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属于汉字的派生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有官方文字地位。分大字和小字两种。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虽然大字和小字都没有被完全解读出来,但小字的研究比大字更为充分。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下令停用契丹文。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