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蓬松度是什么意思?
蓬松度是衡量羽绒保暖性能的关键指标,它表示每盎司羽绒所占的体积,单位为立方英寸。例如,如果一盎司羽绒的体积为600立方英寸,则其蓬松度为600。蓬松度越高,意味着羽绒所包含的空气隔热层越丰富,保暖效果越好。 蓬松度的计算是基于每盎司羽绒的体积,而不是质量或重量。
羽绒服蓬松度是指羽绒在一定压力下保持原始体积的能力,是衡量羽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蓬松度越高,说明羽绒的品质越好,保暖性能也就越强。那么,羽绒服蓬松度15cm是什么水平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影响羽绒服蓬松度的因素。
蓬松度是指羽绒的柔软程度。简单而言,蓬松度越高,意味着羽绒更为轻盈,保暖性能更佳。因此,选择羽绒服时,蓬松度是一个重要考量。蓬松度的评估方法多样,最常用的是通过单位质量羽绒所占据的体积来衡量。通常情况下,蓬松度越高,羽绒的体积也越大。在中国,蓬松度的单位一般为“cm3/g”。
蓬松度是什么
蓬松度:表示一盎司羽绒在标准条件下所占的体积(立方英寸)。蓬松度越高,羽绒的保暖性越好,因为羽绒能锁住更多空气,形成更好的隔热层。1000 蓬松度:属于极高蓬松度,通常使用高品质的羽绒(如鹅绒),保暖性能极佳。800 蓬松度:属于高蓬松度,保暖性能优秀,是大多数高端羽绒服的标准。
羽绒的蓬松度,用FILL POWER(或FILLING POWER)表示,通常简称FP,它是衡量羽绒保暖性能的重要参数。具体来说,羽绒的蓬松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每30克羽绒所能占据的立方英寸体积数。举例而言,650蓬松度意味着一盎司(约235克)的羽绒可以在空间中占据650立方英寸。
蓬松度是指物品的毛绒、柔软和蓬松的程度。以下是关于蓬松度的具体解释:日常用品中的蓬松度:通常用于描述被子、枕头、毛衣等物品的舒适程度。蓬松度越高,说明这些物品的弹性和柔软度越好,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温暖。在购买这些物品时,蓬松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蓬松度代表羽绒服的“质”。是指每一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体积越大,hold住的空气越多,也越保暖。也就是说,羽绒的蓬松度越高,同样充绒量下的羽绒可以固定更大体积的空气层来保温和隔热,羽绒本质更轻巧,达到无可比拟的保暖重量比。蓬松度一般分为550,600,700,800和900。
羽绒服羽绒等级
酷寒级别(-30°至-15°之间) :一般为650-750蓬松度级别鹅绒填充的厚款,充绒量200-300g左右。常规级别(-20°至-5°之间):最常见的一个档次,一般是600-700蓬松度等级鹅绒,180-250g级别充绒量,也是我们日常较多人穿的羽绒服级别。轻寒级别(-5°至0°之间) : 通常是采用600+蓬松度的鹅绒或者鸭绒,但是充绒量少。
极限级别(-50°至-20°之间):适用于南极、北极探险和攀登雪山等极端环境,这类羽绒服通常是连体设计,拥有800以上的蓬松度,并且填充物含绒量在300克以上。酷寒级别(-30°至-15°之间):适合极寒地区,一般使用650至750蓬松度的鹅绒填充,充绒量大约在200至300克。
极限级别(-50°至-20°之间):适用于南极、北极探险和攀登雪山等极端环境。这类羽绒服通常是连体设计,拥有800蓬松度以上的高性能鹅绒,含绒量在300克以上。酷寒级别(-30°至-15°之间):适合极寒地区日常穿着。这类羽绒服使用650至750蓬松度的鹅绒填充,充绒量大约在200至300克。
总的来说,羽绒服填充物主要分为四个等级: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和灰鸭绒。消费者在选择羽绒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挑选合适的填充物等级。白鹅绒是高品质的选择,但价格较高;灰鹅绒价格实惠,保暖性能较好;白鸭绒和灰鸭绒则是性价比高的选项,适用于预算有限但对保暖有一定需求的消费者。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