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平位对照表图(人体平面定位图)

十日日十日日昨天6 阅读0 评论

讨教人体穴位(最好有图)

足太阳膀胱经:胃俞: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三焦俞:在背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5寸。肾俞: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5寸。任脉穴: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5寸。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建里: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3寸。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2寸。

第一个问题:主要是穴位得气与否。针刺得气后会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这个与行针手法、针刺深度、穴位准确度有关。第二个问题:人体的神经和血管有自动规避的功能,因此不用担心。主要是要熟悉穴位的局部解剖。第三个问题:这个与手的力度和进针方法有关,可以平常进行进针手法的联系,如针刺纸垫等。

这时候的蒸汽直接熏脚底,脚上一共有六条经脉通过,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经脉通过人体的足底,那就是肾经。肾经里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叫作涌泉穴, 用热气熏蒸涌泉穴,可以让身体里所有的阳气往下潜,这叫引火归源。

拔罐的好处 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穴位的准确位置图中注穴

1、中注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中注穴的作用 位置:中注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取穴方法:仰卧,先取脐中下1寸的阴交,再于其旁0.5寸处取穴。生理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2、穴位位置:中注穴位于下腹部,正对脐中下方1寸的位置,且位于前正中线旁开0.5寸的地方。 功能与主治:中注穴对月经不调、腰腹疼痛、大便干燥、泄泻和痢疾等症状有较好的调理和治疗作用。

3、穴位具体位置图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功能主治 月经不调,腰腹疼痛,大便燥结,泄泻,痢疾。穴位配伍 配肾俞、委中、气海俞治腰背痛;配血海、肾俞、太冲、三阴交、阴交、中极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卵巢炎、睾丸炎、附件炎。

4、中注穴位于腹部,靠近肚脐周围脐下1寸左右的位置,因此具有局部治疗作用。该穴位可用于治疗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道症状,效果较为明显。调节气血:中注穴既是肾经上的穴位,也是冲脉上的穴位,是肾经和冲脉的交会穴。该穴位具有调节气血、补益肝肾的作用,对女性的月经不调有很大帮助。

人体头部23个穴位(高清图解),附取穴窍门!讲解得太细致了

1、取穴时,可找到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中,与风府穴平处,即为该穴。头侧面穴位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主治头痛头晕、偏头痛等病症。取穴时,可找到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移1寸凹陷处,即为该穴。 下关穴:位于颧弓下缘,下颚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主治下颚关节炎等病症。

2、头部正面穴位 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主治头痛、目眩、眼疾。取穴窍门:按压有酸胀感。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侧5分处,主治感冒、鼻炎。取穴窍门:按压有胀感。 水沟穴: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用于急救治疗。头部背面穴位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主治头痛、失眠、高血压。

3、人体头部主要的23个穴位及其取穴窍门简述如下: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按摩此穴可健脑醒神,按压时会感到酸胀。取穴时,直接找到两眉头的中点即可。迎香穴:位于鼻翼外旁5分,鼻唇沟内。此穴有清热解风的功效,轻轻按压会有微微胀感。取穴时,可在鼻翼外侧旁开约一指宽处找到。

4、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下颌髁状突后缘凹陷中。主治:耳部疾病的治疗与保健。若找到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压痛/硬结/感觉敏感/色素沉淀/温度变化等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细节请参阅“寻找穴道的诀窍”。

5、头部正面穴位 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主治头痛、目眩、眼疾等,按压有酸胀感。 迎香穴:鼻翼外侧5分处,主治感冒、鼻炎等,按压有胀感。 水沟穴(人中穴):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用于急救治疗。

人体平位对照表图(人体平面定位图)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