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增粘和固相增粘的区别
液相增粘主要用于调节流体的黏度,常见于液态体系中;而固相增粘主要用于增强材料的粘结性能,常见于固态体系中。两者在物质状态、可逆性、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液相增粘是指在流体中加入一种物质,使得该流体的黏度增加的过程。常见的液相增粘剂包括聚合物、胶体等。
④水合硅酸(SiO2·nH2O):水合硅酸是非常细的白色微粒,可用于透明牙膏中。另外,由于其比容大,可作牙膏的增量剂和增粘剂使用。⑤氢氧化铝[A1(OH)3]:氢氧化铝的颗粒较粗,但不会损伤珐琅质,且能增加牙膏的光亮度,并具有优良的洁齿力。
岩浆的性质
岩浆从源区产生,到分凝、上升、侵位于地下深处和喷出到地表,最后固结、冷凝形成岩浆岩的全过程,统称为岩浆作用(magmatism)。岩浆作用的历史和所形成的火成岩体特征是由地质环境和岩浆性质共同控制的。
岩浆的性质 岩浆是高温熔融状态的物质,具有一定的黏度和流动性。岩浆的流动性取决于岩浆自身的黏度,黏度小,流动性好,黏度大,流动性差。岩浆的黏度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
物理性质: 岩浆的物理性质很特别,它既像坚硬的固体,又像柔软的液体。它如同烧红了的玻璃那样,既可流动弯曲,却又十分坚硬致密。在希腊文中,岩浆的原意是指可以揉搓的“面团”。 存在位置与状态: 岩浆主要集中在离地表几百公里以下的上地幔层内活动。
与岩浆的密度一样,岩浆的粘度(η)(viscosity)也是其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流体都具有粘性,粘度反映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粘性是指当流体内微团之间发生相对滑移时,内部产生剪切应力(切向阻力)的性质,剪切应力会阻碍流体的运动。
熔融纺丝熔体质量要求
1、熔体粘度通常在0.4dl/g—0.65dl/g间。根据查询熔融纺丝熔体质量要求可知,熔融纺丝熔体挤出的的熔体粘度通常在0.4dl/g—0.65dl/g间,粘度较低,不能满足高粘度的纺丝要求,常规的熔融缩聚只能将PET特性黏度提升至0.65dl/g,只可用于纺制民用涤纶纤维。
2、.4dl/g~0.65dl/g间。喷丝板损坏严重,造成生产成本上升,挤出的的熔体粘度通常在0.4dl/g~0.65dl/g间。
3、熔体纺丝:将高聚物加热至熔点以上的适当温度以制备熔体,将熔体以螺杆挤压机由计量泵压出喷丝孔,使成细流射入空气中,经泠凝而成细条。熔点低于分解点,如涤、锦、丙等。
4、喷丝板用耐热、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制成,面上的小孔按一定规律排布,孔径通常为0.2~0.5毫米。熔体通过喷丝板上的小孔形成熔体细流。细流直径在出喷丝小孔处会出现膨胀现象,这是因熔体的弹性所致。不同的聚合物孔口膨胀程度不同。聚酯、聚酰胺熔体在正常纺丝条件下,孔口胀大比在5以下。
粘度的单位换算表
粘度单位mPa·s与cP的换算关系:1 mPa·s(毫帕斯卡·秒)等于1 cP(厘泊)。1 cP 等于 1000 μPa·s(微帕斯卡·秒)。1 P(泊)等于 100 cP。1 P 等于 1000 mPa·s。 粘度的另一种单位是动力粘度,它是在特定条件下测量的。
运动粘度的单位有m2/s(平方米每秒)、mm2/s(平方毫米每秒)、St(斯托克斯)、cSt(厘斯),前两者是国际单位制(SI),后两者是物理单位制(CGS),它们的关系为1m2/s=1000000mm2/s=10000St=1000000cSt 。
粘度是衡量流体抵抗流动能力的一种物理参数。其单位有多种,常见的包括帕秒、厘泊、泊等。以下是粘度单位的换算表:换算关系如下: 1 Pas = 1000 mPas = 10 cP = 0.001 Poise。 1 cP= 0.001 Pas = 1 mPas。
熔融指数(熔融指数)详细资料大全
熔融指数(Melting Index)是指热塑性塑料在特定条件下熔融后通过标准毛细管的重量,用克/10分钟(g/10min)表示。这项指标在聚合物加工中用来评估材料的可加工性,流动性好的材料熔融指数较高,流动性差的则较低。熔融指数是衡量材料熔体流动特性和分子量大小的重要指标。
熔指的高低说明描述塑料材料在注塑过程中的流动性的强弱。一般来说,对化学结构一定的树脂,其熔融指数越小,分子量就越大,则其断裂强度、硬度、韧性、耐老化稳定性等性能都有所提高。而熔融指数大,分子量就小,成型时的流动性就相应好一些。
熔融指数(Melt Flow Rate, MFR, MI 或 MVR),是一种衡量塑料加工时流动性的关键参数。
熔融指数,也称为熔液流动指数或熔体流动指数,是评估塑胶材料在加工时流动性的数值。这个标准由美国量测标准协会(ASTM)制定,常用于描述如PFA熔融指数或PFA熔指的特性。熔融指数的定义是以特定条件下的10分钟内,通过标准口模毛细管挤出的热塑性物料质量来表示,单位为/10min。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