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的生长周期是多少
1、在池生长周期四到五年;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到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
2、还会长,鲢鱼在池生长周期四到五年,养条件下,如果饵料充足的话,1龄鱼可达到0.8公斤上下。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
3、斤左右的鲢鱼在自然水域中需生长4~6年。鲢栖息于江河干流及附属水体的上层。性活泼,善跳跃。刚孵出的仔鱼随水漂流;幼鱼能主动游入河湾或湖泊中索饵。冬季,湖水降落,成体多数到河床深处越冬,幼体大多留在湖泊等附属水体深水处越冬。
4、- **不同体重对应生长年限**:根据研究数据显示,一条20斤重的白鲢鱼需要大约5年的生长时间。而对于30斤重的个体,则可能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生长曲线分析**:进一步研究指出,达到50斤重大鲢鱼需要约25年的时间,这从侧面反映出白鲢鱼随着体重的增加,其生长速度会逐渐放缓。
5、要在3月份的时候选择投放,每条鱼的重量在一公斤左右,就是养大了。
6、在性成熟方面,鲢鱼比草鱼早1-2年达到这个阶段,成熟个体相对较小,雌鱼通常在3公斤以上就已具备繁殖能力。5公斤的雌鱼每公斤体重可怀卵4-5万粒,总怀卵量可达20-25万粒,卵具有漂浮性。繁殖期与草鱼的周期相近,这在自然河流中尤为明显,有时它们能长到30-40公斤的庞然大物。
中国四大家鱼~鲢鱼
四大家鱼分别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青鱼又叫黑鲩,全身有较大的鳞片。外形很像草鱼,但全身的鳞片和鱼鳍都带灰黑色。青鱼的名字也由此而来。鳞片大而粗。它的尾部比草鱼要细长。背鳍、胸鳍、腹鳍和尾鳍都比草鱼长且硬挺。青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
草鱼、鲢鱼同为我国四大家鱼,它们首先由野生状态成为“家养”状态,而且它们的人工繁殖技术、鱼苗鱼种培育技术和成鱼养殖技术都有很多共同点。草鱼与鲢鱼的区别生活分布草鱼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栖息于水的中下层和水草丰盛、透明度较大的微碱性水域中。
中国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 青鱼:青鱼体型较大,身体呈青黑色,故得名。它通常生活在水域中下层,主要以螺蛳、蚌、蚬等底栖动物为食,生长速度较快,肉质鲜美且紧实。 草鱼:草鱼体色淡黄,鳞片清晰,多栖息在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我国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鳙鱼和草鱼。青鱼:青鱼通常栖息在水域的中下层,主要以螺蛳、蚌、蚬等软体动物为食。其身体呈青黑色,生长速度较快,个体较大,肉质鲜美,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用鱼。鲢鱼:鲢鱼又叫白鲢,多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它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一亩水面应该放养多少花白鲢?有什么建议?
针对夏花养殖,每亩水体可放养约15万条鲢鱼。这种单一品种的养殖方式较为常见,不建议混养。 在鲢鱼达到一定规格(如英寸大小)后,可将其转至大型鱼类养殖阶段,此时的放养密度通常为每条鱼5000-10000。在这个阶段,可以考虑混合放养。 在混合放养中,鲢鱼应占总放养量的约60%。
养鲢有夏花,每亩水可养殖约15万条鲢鱼。单一育种是主要方法,不提倡混养。一般来说,水产养殖应分为池塘(降低密度)约一个月。达到英寸大小后,鲢鱼可以进入大型鱼类养殖阶段。这一阶段的放养密度通常为每条鱼5000-10000。在这个阶段可以提倡混合育种。混合放养时,主要鱼类应占总放养量的60%左右。
一亩鱼塘养殖15万尾花白鲢最佳。养殖花白鲢的时候需选择安静、水源清洁、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鱼塘,养殖前需将鱼塘水放干,适当清理鱼塘底部的淤泥,然后用生石灰将其消毒,在注入干净的水源,为使花白鲢更好地生长,可以在水中种植适量的水草,还可以在里面养殖一些浮游生物。
从科学的角度上说,一亩水面可以养殖15万尾左右的白鲢鱼。其实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有人做了实验,在一亩田里放了15万尾左右的白鲢鱼。它们的生活条件达到了最佳的状态,并且它们的产量也非常高,鱼的品质也十分的优秀。
在水库白鲢成长需要的周期为多少
白鲢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每年4~5月产卵,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卵漂浮性。产卵期与草鱼相近。
白鲢鱼的生殖季节在4~7月间。成熟年龄一般为4龄,最小为3龄,雄鱼比雌鱼提早一年成熟。4月中旬至7月,水温18℃以上产卵,5~6月为盛期,5千克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千克体重,产卵期与草鱼相近,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主要在江河干流的洪水汛期产卵。
在鲢鱼达到一定规格(如英寸大小)后,可将其转至大型鱼类养殖阶段,此时的放养密度通常为每条鱼5000-10000。在这个阶段,可以考虑混合放养。 在混合放养中,鲢鱼应占总放养量的约60%。这一阶段通常为一个繁殖周期,从放养直至越冬。 放养密度可根据池塘的大小和管理水平进行调整。
养殖白鲢鱼每亩水面可放养15万尾左右。以单养为主,不提倡混合放养,一般养殖一个月左右应进行分池。养殖白鲢鱼的池塘环境水源和水质要以靠近湖泊、水库、河流、渠道为主。白鲢属中上层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
在25亩的水库中,适合放养25000尾花白鲢。放养密度的确定需要综合考量水深、饵料来源和肥料条件等因素,同时也要考虑捕捞次数。放养鱼苗时,应优先选择大规格的鱼苗,因为它们的生长速度明显优于小规格的鱼种,体长至少要达到15厘米,单尾平均重量需在50克以上。
水库化肥养鱼应具备一定条件:具有良好的水质和一定的水源,PH在5-5之间,水体交换小,浑浊度不大,且无须承担饮用水源的水库。 以投放花白鲢、白鲫等肥水性色为主,适当搭配草、编、青鱼。肥水性鱼占80%一90%,其他鱼占10%一20%。以5月下旬7月初投库为宜,投放大规格鱼种,分2—3批投库。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