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脂率对照表及计算方法,快来测一测你合格吗?
1、身体脂肪总重量(公斤)= a - b;体脂率(身体脂肪百分比) = (身体脂肪总重量 ÷ 体重) x 100%。
2、计算方法:体脂百分比可以通过特定的公式进行计算,该公式考虑了BMI、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具体公式为:体脂% = 2×BMI + 0.23×年龄-4-8×性别。其中,性别取值女性为0。通过这一公式,可以大致估算出自己的体脂百分比,以判断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3、岁女性体脂率正常值在19%-33%上下浮动。男正常体脂率约在10~20%之间,女约在17~30%之间。此为成年男女标准值,女性超过50岁,男性超过55岁,每5岁,体脂百分比标准值可上调2%-3%。男性体脂25%,女性33%是诊断为肥胖的标准。
4、计算方法:体脂百分比可以通过特定的公式进行计算,该公式考虑了BMI、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对于55岁女性而言,可以将自己的BMI值、年龄代入公式,并设定性别为女性,从而得出自己的体脂百分比。
5公里配速对照表级别
公里配速对照表级分为:散步级、入门级、跑者级、刻苦级、精进级。
精进级(20分钟至25分钟)5公里配速趋近于4分钟,对于男性跑者可达业余达人水平。对于女性跑者,20分20秒的成绩已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 业余大神级(跑进20分钟)5公里跑进20分钟,对训练时间有限的跑者来说具有一定挑战。4分以内的配速需要专注训练。
20-29岁的男性:5公里配速15分钟以内为优秀,15-19分钟为良好,20-24分钟为一般,25-29分钟为较差,30分钟以上为差。 20-29岁的女性:5公里配速18分钟以内为优秀,18-22分钟为良好,23-27分钟为一般,28-32分钟为较差,32分钟以上为差。
小白级:用时40分钟至50分钟。在50分钟内跑完5公里,配速在10分钟以内,稍微快于快走。这就像是一种接近快走的慢跑。对于那些很少运动的人来说,这并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 入门级:用时35分钟至40分钟。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完成5公里的人,基本上超过了70%的其他人。
散步级:用时50分钟至1小时,5公里跑步耗时超过50分钟,意味着每公里的配速在10分钟以上。类似于快走的速度,公园里快速行走的老人通常能达到这个速度水平。 小白级:用时40分钟至50分钟,5公里跑步在50分钟内完成,配速低于10分钟。
散步级(40分钟至1小时)5公里跑步时间超过40分钟,每公里配速在8分钟以上,相当于普通人快走的速度。此级别的跑者通常没有跑步姿态,步频稍快于走路,如晨间快走的老年人。
大学生2000米成绩标准男生
1、大学生2000米成绩标准因性别、年龄、学校和测试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普通大学生体育课标准:男生满分100分成绩是8分钟,及格是11分40秒;女生满分是10分10秒,13分47秒为60分(及格) ,90分是10分50秒,80分是11分30秒,70分是13分42秒。
2、大学生体育课2000米跑标准成绩,男生满分100分成绩是8分钟,及格是11分40秒,大学女子2000米测试成绩标准是13分47秒为60分(及格) ,满分是10分10秒,90分是10分50秒,80分是11分30秒,70分是13分42秒,60分是13分47秒。 大于13分47秒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3、大学生体育考试中2000米跑项目的及格时间标准确实存在。通常情况下,男生需要在8分钟内完成2000米跑以获得满分100分,及格线为11分40秒。对于女生,及格时间是13分47秒,满分成绩为10分10秒,90分为10分50秒,80分为11分30秒,70分为13分42秒,60分为13分47秒。
5公里配速对照表
公里成绩在30至35分钟之间,每公里配速在6至7分钟,多数不追求速度的跑者会以此速度跑步,享受风景与跑步的过程。 刻苦级(25分钟至30分钟)平均每公里配速在6分钟以下,速度达到每小时10公里以上,是业余跑者的一个重要门槛。此阶段的进步需要刻苦训练。
以下是针对5公里配速对照表与年龄的相关数据,供您参考: 20-29岁的男性:5公里配速15分钟以内为优秀,15-19分钟为良好,20-24分钟为一般,25-29分钟为较差,30分钟以上为差。
公里配速对照表级分为:散步级、入门级、跑者级、刻苦级、精进级。
对于男性专业运动员,五公里的等级标准是:二级运动员16分10秒(配速2分钟/公里),三级运动员17分40秒(配速5分钟/公里)。 女性专业运动员的五公里等级标准则是:二级运动员20分(配速4分钟/公里),三级运动员23分(配速6分钟/公里)。
业界的配速标准如下:快走跑者(5公里40分钟-1小时);慢跑跑者(5公里/30分钟-40分钟);业余跑者(5公里/25分钟-30分钟);专业跑者(5公里/20分钟-25分钟);大神跑者(5公里/20分钟以内)。需要注意的是,长跑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具体的配速标准会根据运动者自身的生理情况和调节习惯进行最佳调整。
小白级:用时40分钟至50分钟。在50分钟内跑完5公里,配速在10分钟以内,稍微快于快走。这就像是一种接近快走的慢跑。对于那些很少运动的人来说,这并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 入门级:用时35分钟至40分钟。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完成5公里的人,基本上超过了70%的其他人。
男性硬拉水平对照表
1、男性硬拉水平对照表如下:第1梯队:20KG(空杆)。第2梯队:30KG。第3梯队:50KG。第4梯队:60KG。第5梯队:100KG。第6梯队:140KG。第7梯队:180KG。第8梯队:200KG。第9梯队:250KG。第10梯队:300KG。
2、男性硬拉水平对照表: 硬拉57公斤:健身房硬拉新手水平,硬拉时手脚颤抖,动作不标准,多数中国男性停留于此阶段。 硬拉107公斤:经过一段时间练习,硬拉动作稳定、标准,摆脱垫底地位,值得庆祝。 硬拉122公斤:长期健身,硬拉高手,动作标准稳定,有向他人展示的资本。
3、男生硬拉1倍体重算入门,比如男生60kg,那么他的硬拉重量为60kg算入门;而女生硬拉0.9倍体重算入门,比如女生体重50kg,那么她的硬拉重量为45kg算入门。硬拉拉起的重量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决定,75公斤和60公斤的人拉起的重量肯定是不同的。
4、男性硬拉水平对照表:第1梯队:硬拉57公斤 健身房硬拉新手的水平,硬拉时手脚往往会有些颤抖,动作也不是很标准,大多数中国男性都只能停留在这个阶段。第2梯队:硬拉107公斤 到了这个阶段,硬拉应该已经练了很长一段时间了,硬拉时动作会比较稳定,也比较标准了,摆脱了硬拉界垫底的存在,可喜可贺。
5、110公斤硬拉代表了较高的力量水平,通常只有经过长时间训练和身体素质良好的人才能达到。 硬拉是一种全面的力量训练动作,它能够同时锻炼腿部、背部、臀部以及手臂等多个肌肉群。 根据常见的体重与硬拉重量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参考标准:- 男性:- 未训练者:硬拉重量通常不到40公斤。
6、男性硬拉能够达到自身体重的一倍通常被认为是入门水平,例如一个体重60公斤的男性,能够硬拉60公斤即达到入门标准。对于女性来说,硬拉达到自身体重的0.9倍则可视为入门,以50公斤体重的女性为例,45公斤的硬拉重量算作入门。
臂围35算是什么水平
1、曲臂臂围35是一种身体数据,指的是上臂肌肉围度测量值为35厘米。这个数值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肌肉发达程度或者脂肪积累程度。因为肌肉组织比脂肪组织更加紧实,所以肌肉发达的人相对来说臂围会更大。许多人希望自己的臂围能够达到35厘米,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上肢肌肉非常发达。
2、臂围35厘米处于中等水平。详细解释如下:了解臂围的定义 臂围是指通过测量上臂肌肉的最大周长,反映上臂肌肉的发达程度和肌肉量。一般来说,臂围的大小受到遗传、营养状况、锻炼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臂围35厘米的水平 对于普通成年人来说,臂围达到35厘米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水平。
3、对于普通人的强壮标准,臂围35厘米是个怎样的评价?答案并非简单地以身高为唯一参考,而是涉及到个体差异和视觉感知。以165厘米的身高而言,这个臂围可能被视为相当健硕,给人强壮的印象。然而,当身高提升至175厘米时,同样的臂围可能就不那么突出,因为它在视觉上相对较小,与整体比例有关。
4、臂围35在无训练经历的普遍人算是粗的。臂围35属于有明显训练痕迹的群体,无训练经历的普遍人,且不是胖子,上臂围能超过30cm的,其实很少。对于30岁以下的人群,拥有30cm以上的上臂围,可以在人群中非常出众;30岁以上人群,由于皮下脂肪增厚,上臂不会太突出,但也高于平均围度一截。
5、而当臂围进一步增长至40-45厘米时,健身者则可被视为专业级别的运动员。这一级别的健身者不仅拥有出色的肌肉形态,还具备较高的竞技水平。他们不仅注重肌肉的发展,还关注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追求身体的全面均衡发展。
6、上臂围34厘米的水平,对于体重65公斤以下且体脂率15%以下的人群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没有经常锻炼的人,上臂围通常在28至30厘米之间;而经常锻炼的健身爱好者,上臂围可达到35厘米。 那些有计划、有针对性锻炼,通常在健身房训练的健身爱好者,上臂围可能在40厘米左右。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