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小时时辰对照表
1、每日的二十四个小时可以对照为古代的十二个时辰,具体对照如下:子时:23点—1点,对应农历十一月,古称夜半,又名子夜、中夜。丑时:1点—3点,对应农历十二月,古称鸡鸣,又名荒鸡。寅时:3点—5点,对应农历正月,古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
2、子时(23点至1点):子时为夜半,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初始。 丑时(1点至3点):丑时为鸡鸣,肝脏分泌胆汁最旺盛时期,宜于休息。 寅时(3点至5点):寅时为黎明,阳气渐旺,肺脏功能活跃。 卯时(5点至7点):卯时为晨曦,大肠蠕动加强,是排泄的最佳时期。
3、以下是十二时辰与二十四小时的对照表:- 子时:23:00-00:59,鼠,夜半,老鼠在此时最活跃。- 丑时:01:00-02:59,牛,鸡鸣,牛在此时咀嚼白天未消化的食物。- 寅时:03:00-04:59,虎,平旦,黎明时分,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时:05:00-06:59,兔,日出,太阳刚刚升起,兔子在此时最活跃。
4、十二时辰与二十四小时对照表见下图。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
下午四点是什么时辰?
四点对应的时辰需根据是凌晨还是下午区分,凌晨4点属寅时,下午4点属申时。凌晨4点(04:00),属寅时(yín shí),对应北京时间03:00 - 04:59 。它别名为“平旦”,是夜与日交替之际,五行属木,生肖属虎。此时肺经当令,在养生方面宜熟睡养肺,忌熬夜。寅时也被称为黎明,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
下午四点到五点是申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下午四点多对应的时辰是申时。以下是关于申时的详细解释:时辰制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天被精细地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两小时。这种时辰制度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严谨态度,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申时的具体时间:申时对应的是现代时间的下午三点到五点。
下午四点是什么时辰
1、四点对应的时辰需根据是凌晨还是下午区分,凌晨4点属寅时,下午4点属申时。凌晨4点(04:00),属寅时(yín shí),对应北京时间03:00 - 04:59 。它别名为“平旦”,是夜与日交替之际,五行属木,生肖属虎。此时肺经当令,在养生方面宜熟睡养肺,忌熬夜。寅时也被称为黎明,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
2、下午四点多对应的时辰是申时。以下是关于申时的详细解释:时辰制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天被精细地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两小时。这种时辰制度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严谨态度,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申时的具体时间:申时对应的是现代时间的下午三点到五点。
3、下午四点是申时。以下是关于时辰的详细解释:时辰定义: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申时时段:申时是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因此下午四点属于申时。时辰命名:相传时辰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的。
4、下午四点到五点是申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5、下午四点到六点是申时,这一时辰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占据重要地位,标志着从工作向休息的过渡。在申时,随着太阳逐渐西沉,天色开始昏暗,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开始准备晚餐和休闲时光。这个时段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夜晚的开始。
6、下午四点是申时。在中国传统计时法里,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现在的两小时。申时对应的现代时间是下午三点到五点,所以下午四点属于申时,其别称有哺时、日哺等,是古人进食晚饭的时间段。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