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什么病传染吗
川崎病是一个风湿免疫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管炎,该疾病跟感染可能有关系,如患者早期有感冒或有病毒感染或有诱因促使患者有川崎病。川崎病本身没有传染性,因为该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没有传染源所以不可能传染。川崎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背景有关。
综上所述,川崎病不具有传染性,不会通过任何途径传播给他人。
川崎病咳嗽不会传染给其他人,川崎病是一种人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全身血管炎性的病变,没有传染性。它的发病因素是各种感染之后造成的机体免疫反应或者叫变态反应。
形成的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了变态反应疾病,是非特异性的炎症,不是传染病。川崎病早期的临床表现是以发热为主,要高烧五天以上,而且皮肤黏膜会出现改变,比如皮肤皲裂,杨梅舌。另外,可以出现淋巴结肿大,手足的末端可以产生硬性水肿,最后会脱皮。有一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冠脉的增宽,或者冠状动脉瘤。
川崎病又叫作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原因目前还不清楚,考虑是和病毒感染有关,因为病毒感染以后,引起来的全身的一个免疫性的疾病。川崎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治疗是需要口服阿司匹林以及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的早期表现
川崎病的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性发热,体温通常超过39℃,抗生素治疗无效,持续时间从5到11天或更长,约2周至1个月。患者还会出现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且皲裂或出血,舌呈现杨梅状。手部出现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呈现潮红,10天后趾端出现大片状脱皮,始于甲床皮肤交界处。
由于川崎病在早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常常会被认为是儿童喉咙发炎或感冒,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所以做好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尤为重要。为什么要科普这个疾病 即使发病率较之前有明显上升,川崎病仍然是一种少见病。
川崎病的主要症状:1 .发热为最早出现的症状,体温达38~40℃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1~2周,抗生素治疗无效 。
偶见关节疼痛或肿胀、咳嗽、流涕、腹痛、轻度黄疸或无菌性脑脊髓膜炎的表现。急性期约20病例出现会阴部、肛周皮肤潮红和脱屑并于1~3年前接种卡介苗的原部位再现红斑或结痂。恢复期指甲可见横沟纺。川崎病长短不一。
川崎病临床表现多样,持续性发热是其标志性症状,体温可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持续时间从5~11天或更久,可达2周至1个月。另外,双眼结膜充血明显,嘴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舌呈杨梅样特征。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以日本医生命名的疾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其临床初期表现为发热,热程一般在5天以上,通常持续一到两周,有时发热会退后再次升高,持续时间可达三四周。发热数日后,掌舵面会出现红肿且疼痛,唇面红肿干燥,甚至有出血现象。口腔和黏膜充血,但无溃疡。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也是以血管炎为中心的全身性脏器炎症,如心脏、肾脏、消化道等,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取代了风湿热而成为儿童期重要的获得性心脏病。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
川崎病的名词解释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川崎病,也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该病症于1961年由日本一位名叫川崎富作的医生首次报道,因此得名川崎病。
川崎病,亦称为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在1967年由日本医师川崎富作首次报道的疾病,以其名字命名。 该病特征为儿童发热和出疹,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发病高峰期为5岁以下儿童,男性患者较多。
川崎病,正式名称为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1967年由日本医师川崎富作首次报道并命名的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儿童疾病。主要特征是全身血管炎,尤其常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男性发病稍多于女性,且3个月以下婴儿及成人罕见发病。
弛张热:主要是指24小时内体温高低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到正常水平,主要见于败血症、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稽留热:体温超过39℃,且24小时内相差不超过1℃,主要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疾病的急期。间歇热:24小时体温波动与高热或正常体温之下,可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又称败血症热、消耗热,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川崎病、晚期肿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由于体温过高,机体消耗比较大,甚至会对中枢神经和各系统造成损害,应及时降温处理。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诊断可以从以下要点进行参考:发热5天以上,如有其他征象,5天之内可确诊。具有下列中的四条:(1)双侧眼结膜充血,无渗出物。(2)口腔及咽部黏膜有充血,口唇干燥皲裂,杨梅舌。(3)急性期手足红肿,亚急性期甲周脱皮。(4)出疹主要在躯干部,斑丘疹,多形红斑样或猩红样。
2、川崎病,曾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诊断标准有6点,必备1条:发热5天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D对),抗生素治疗无效(与一般感染性发热鉴别)。下面5项中符合4项或者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冠脉损害,排除其他疾病,即可诊断。
3、川崎病)又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
4、一般情况下,川崎病发烧5天内可通过临床表现、心脏彩超、心电图、验血等综合手段确诊,而单纯的验血只是一个辅助检查,不能作为诊断标准。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常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其最初表现为高热,即体温高于39℃,热程一般在5天以上。
5、不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以下几点:如果已经连续发热五天,通过口服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没有任何效果,应到医院检查。不少患者容易出现结膜充血的现象,但是眼角部位并没有任何的分泌物,也要引起警惕。患者容易出现口唇发红的现象,如仔细看口唇部位,还有皲裂的表现。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