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风俗习惯(白族风俗介绍)

十日日十日日2024-02-2276 阅读0 评论

白族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吃肥羊;冬至节吃炒养粒和羊肉场。白族也有饮食忌讳,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必须到井边“汲新水”。

白族的风俗习惯(白族风俗介绍)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晚上杀鸡祭祖。晚饭后天黑,点火把,把全家端午节戴的五色线剪下塞入火把烧掉。中元节:又叫“七月半”是白族的“接祖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服饰 白族服饰清爽大方。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妇女服饰各有千秋,从服饰可看出年龄大小、成婚与否以及地区差异。白族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大理一带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海西海歌会: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男女青年或泛舟海西海,或登山环海而游,弹响三弦,对唱白族情歌,尽情游耍娱乐。朝鸡节: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1耍海会:农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白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晚上杀鸡祭祖。晚饭后天黑,点火把,把全家端午节戴的五色线剪下塞入火把烧掉。中元节:又叫“七月半”是白族的“接祖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白族的风俗习惯(白族风俗介绍)

饮食习惯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

白族饮食习俗 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

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白族建筑 白族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

白族的节日风俗

1、茈碧湖歌会:农历七月二十三,白天烧香祭祀本主,观看文艺演出和对歌。海西海歌会: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男女青年或泛舟海西海,或登山环海而游,弹响三弦,对唱白族情歌,尽情游耍娱乐。

2、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是白族传统的节日。除此之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初一有抢新水的习俗,谁第一个接到新年的第一汤泉水,那么来年里肯定会很吉祥。

3、相传,南诏大将,大理国段氏祖先段宗膀,是白族中最高的神中之神。他所居住的寺庙称神都,建于上阳溪圣源寺。 石宝山歌会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三日在剑川的石宝山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男女分开进行对歌比赛。

白族有什么风俗?

1、按白族的习俗,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可以终身守节,也可以另嫁,但另嫁时不得带走前夫的家产。在个别地区,还有转房的习俗,兄死后,嫂可以嫁给弟弟,称为叔就嫂,但这种现象已不多见。 日常礼仪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

2、服饰 白族服饰清爽大方。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妇女服饰各有千秋,从服饰可看出年龄大小、成婚与否以及地区差异。白族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大理一带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

3、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和小伙子们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

4、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白族建筑 白族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