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民风民俗
1、饮食习惯: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藏族人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鱼、虾、蛇、鳝等食品,尤其忌吃狗肉。
2、磕头,也是西藏常见的礼节,一般是朝觐佛像、佛塔和活佛时磕头,也有对长者磕头的。鞠躬,过去遇见长官、头人和受尊敬的人,要脱帽致礼。对于一般人或平辈,鞠躬只表示礼貌,帽子放在胸前,头略低,也有合掌与鞠躬并用的。
3、藏族的饮食风俗 藏族的农牧民把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作为主要食品。 糌耙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搅拌在一起,用手捏成小团来食用。
4、“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5、下面就西藏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西藏民俗文化-服饰 藏族服饰是青藏高原一道绵延流长的亮丽文化景观,而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可成为研究西藏文化的活化石。
6、藏族在食肉方面,禁忌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藏族地区有什么文化习俗 服饰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可成为研究西藏文化的活化石。
西藏有哪些民俗文化?
服饰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可成为研究西藏文化的活化石。
西藏物质民俗文化主要包括西藏的风光、建筑、服饰、饮食、交通、生产等;精神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宗教、节日、婚礼、丧葬等方面。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主体民族。
三,民居 碉房是西藏比较有特点的民居建筑形式。碉房一般为两层结构,上层是人的起居场所,底层是牲畜和储藏房。碉房建筑中普遍采用小窗窄门,以利于挡风御寒。
民族风情:青海藏族风俗习惯
1、藏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藏族的婚嫁藏族的婚姻制度从前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并行,现在则大多采用一夫一妻制,只有偏远的游牧地区由于生活艰辛,少一房妻子可以减少开支,而保留有几个兄弟共娶一房妻子的现象。
2、作文一:藏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藏族就是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3、青海地域辽阔,藏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对象、方式不同,表现在习俗上也显出不少差异。
4、藏民的生活和风俗:丧葬习俗:西藏人死后有四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能享受塔葬;饮食: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藏族民俗传统节日
上九节(农历正月初九)流行于宝兴县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是日,人们汇集到山下,举办灯会和表演狮舞等,尽情欢舞高歌。夜晚,举行别具一格的男女对垒摔跤,结果常常是男败女胜,引起轰堂大笑,将节日活动推向高潮。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雪顿节、大佛瞻仰节、祈祷节、望果节、展佛节、失勤节、藏历新年、朝山节、燃灯节、烧香节等。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简介 农历正月为藏族的年节。
藏族的传统节日是藏历新年、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藏族沐浴节、吉祥天母节、燃灯节等。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在当地就如汉族人的春节一样,是一个合家欢乐的节日,是藏族人一年中最为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望果节”(意为转田间)是西藏藏族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一至三天不等。每年七月,粮食收成在望,藏民们便背着经卷转绕田间,预祝丰收。同时举行赛马、射箭、文艺表演等活动。演员在布达拉宫广场表演藏戏庆祝雪顿节。
祈祷节: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另一次是在农历六月十三至十五。放生节:正月初八。燃灯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驱鬼节: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雪顿节:藏历七月初一到初五。春播节:每年正月的某一个吉祥的日子。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