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僧”说的是谁?“清初四僧”有什么艺术成就?
清初四僧:朱耷、石涛、弘仁、髡残。朱耷(1626-1705)字雪个,原姓朱,乳名耷,自号八大山人,为受封于江西的明朝宗室弋阳王后代。
石涛 石涛(1630一1724年), 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
摘要:清代四僧是指清初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和石涛,四僧的绘画无不带有真挚的情感色彩,并反映了各自的意识,加上作品具有的强烈个性化特征与对中国绘画的革新精神。
在中国绘画史上,朱耷,石涛,髡残,弘仁号称清初的“四画僧”。他们的艺术成就,为清代沉寂已久的画坛引入了一股清流,开创了时代的新风,并赋予中国绘画革新求变的时代精神,是中国清代绘画发展的高潮。
清初四僧 “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
简述美术史上四僧的艺术成就
清初四僧:朱耷、石涛、弘仁、髡残。朱耷(1626-1705)字雪个,原姓朱,乳名耷,自号八大山人,为受封于江西的明朝宗室弋阳王后代。
“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
他们虽风格各异,但都竭力发挥其创造性,振兴了当时画坛,也对后世的画坛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关键词:清初四僧;绘画特征;艺术理念;影响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论清初四僧绘画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可以说,“一画”论是石涛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而来,并以道家的宇宙观为出发点,把主体对客体的感知和认识上升到艺术哲学、生命哲学的高度来进行深入论述和阐释的绘画理论。
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清初四王与四僧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四王”和“四僧”是宋、元以来文人画发展的两个分支,虽然处于同一个时代,但由于地位和境遇不同,使他们的绘画有着鲜明的不同风格特色。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