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点”说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来历?
十三点也许是上海人用得最多的贬人的话之一,其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一般认为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是来自钟的报时声音。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是几点就敲响几下,比如是四点,就敲四下,五点就敲五下。由于钟面只有十二点,故最多就敲十二下。所以,钟如果响十三下是不正常的,这时就意味着是“敲乱钟”,或者是钟出了毛病。这样,十三点就代表了疯癫的意思。推广到人身上,就是指那些脑袋有毛病、做事疯癫、冒失的人。
第二种说法来自赌博的掷骰子。一粒四方的骰子只有六个面,每个面上各有不同的点数,故最多也就是有六点。一般掷两粒骰子,最多也只能出现两个六点,合共十二点,而抛出十三点就是“出色”,是不正常的。所以,人们就用十三点来形容不正常的人。
第三种说法说这个俗语来自赌具牌九中的“幺五”、“幺六”两张牌。这两张牌都是“短对”,碰在一起不配对,暗指人的言行“不对”。“幺”即是一,“幺五”即是六,“幺六”即是七,六和七加起来是十三,所以就用这种情况来比喻疯疯癫癫的人,后来就演变成用十三点去形容疯癫的人。但上海人很多时候故意不把“十三点”明点出采,而是说“他这个人有点幺五么六的”。
十三点”真正是上海的市井俚语。在上海人的口中,“十三点”的用法还是有一定的讲究的。一般来说,主要用于指女性的做事没脑子、举止轻浮、口无遮拦、痴头怪脑、愚昧无知等,而用该词也多是妇女,男子较少使用。
如果用于异性之间,这个词的意思就变得暧昧起来,表面上是骂人痴头怪脑,实际上却只是“嗔怪”,被骂的女人往往脸上反而会笑眯眯的,而被骂的男人也常常骨头更轻。
13点是什么意思?
“十三点”是指痴头怪脑或者傻的可爱,用以形容那些轻浮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关于“十三点”的来源有几种说法:1、“十三点”来源于赌具牌九中的“幺五”、“幺六”两张牌。2、“十三点”是上海市井俚语,因为解放之后大量上海人南移,才变成趣怪广州话。
“十三点”到底是什么意思,要看语境,在不同场合、不同心境下发生的“十三点事件”,会有截然不同的意思,说其“大相径庭”并不为过。
打个比方,甲女见有快递送花给乙女,便问究竟,乙女说“伊呀,十三弗啦,”面带羞容而又充满喜悦,不问可知,这个送花的“十三点”必是她心仪的追求者,这声“十三”乃是又喜又爱。
同样情况,若乙女不耐烦地说“啥人啦?哪能介十三搿啦!”那么这句“啥人啦?”故然是明知故问,不过多半就算当面相见,那女的也未必肯与他相认。既然已经到了“不愿认识,不屑认识,不承认认识,就是不认识,情愿不认识”的地步,那么这位男士还要殷情送花,所谓“热面孔去贴伊冷屁股”,就真正有些“十三点”了。
13点的意思:(1)13点—是指一天为24小时,13点也是白天的下午1点,按24小时计时方法称为“13点”,把13点说成“下午1点”是人们俗称。
(2)13点—是比喻有的办事不靠谱,不稳当,不动脑筋,被贬义称作“13点”的意思。
2、综上所述,就是“13点”的意思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