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上一句(赏析: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十日日十日日2023-12-1066 阅读0 评论

赏析: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宋代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一诗。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上一句(赏析: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原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情景。前两句叙事,写老和尚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岸边的古树树荫下,上岸后,他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一句“杖藜扶我”,是将拐杖人格化了,拐杖成了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着诗人前行,给人带来一份亲切感。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而去。其实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的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还是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在这儿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有东风迎面吹来,这是一份惬意的诗意。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上一句(赏析: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后两句通过诗人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在一起,重点放在展示它们的神态。“欲湿”一词,形神俱备,既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天气,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使花儿显得更加娇妍。“不寒”二字,则点出了当下的季节,春风扑面,带着丝丝暖意,细长的柳条也在春风的吹拂下,显得更加轻盈多姿。宜人的春色尽入眼底。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

志南和尚的这首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沐春风,如临细雨。这首诗语句清淳,从容不迫,在写景时重点关注了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极具情趣。虽然在他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经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为人们所耳熟能详的,还是这两句。

另赘翻译:

我在河边高大的古树荫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慢步走过小桥,惬意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春光。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把小船停放拴在岸边的古木树荫下;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边恣意观赏这春光。

春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春风轻轻吹拂人面,带着清新的杨柳气息。

赏析

这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