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姐妹简介?
答:宋氏三姐妹就是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具体是大姐宋蔼龄,其丈夫是孔祥熙、二姐宋庆龄,其丈夫是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妹宋美龄,其丈夫是国民党委员长蒋介石。他们都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
宋氏三姐妹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和宋美龄,其中大姐宋霭龄在1914年与孔祥熙结为夫妇,1973年去世。二姐宋庆龄在1915年和孙中山结为夫妇,1981年去世。三妹宋美龄在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直到2003年才去世。
历史人物纪念馆有哪些?
1、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该馆行政隶属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毛泽东故居
名为上屋场,坐落于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小山冲中。房屋是一栋坐南朝北,泥砖青瓦,土木结构,南方常见的普通农家住房。
3、周恩来故居
包括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雷锋纪念馆、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国内有名的名人纪念园就非常多
冯玉祥在中国历史上是怎么一个地位?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说到冯玉祥,都会想到对他的“倒戈将军”讽刺称呼。冯玉祥,字焕章,原名基善,祖籍安徽巢县(今安徽合肥市所辖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市)兴集镇。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首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与蒋介石,张学良结拜兄弟排为大哥,在国民政府里有着一定的权势。所谓“倒戈将军”一说暗喻了此人的反复无常,而事实并非如此。冯玉祥的第一次“倒戈”是在1911年积极响应武昌起义,发动了滦州起义,虽然不算成功,却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袁世凯,促进了帝制的覆灭。1915年暗中与讨袁军议和,并率兵开赴西南,明确以武力反对袁世凯称帝,这是第二次“倒戈”。1918年2月冯玉祥军队停驻湖北武穴,通电全国,主张南北议和。这是冯玉祥的第三次“倒戈”,这次倒戈应该是响应孙中山的护法运动的正义之举。最著名的倒戈是在绥远的“五原誓师”后正式宣布参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最后一次倒戈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身兼数职,担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第三战区督导长官,军政部部长任上。而这一时期,冯玉祥倾向于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共产党保持了友谊,与中国共产党的武装联合抗日,直至成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应该说冯将军的最后一次倒戈确定了其人生最终的信仰。老漁认为冯将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起到了举足轻重并在一定或特定的时期内决定了当时的国家走向以及对新中国成立的推动作用。(图片来自网络)
冯玉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有名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虽然充满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作了很多进步的事情:
冯玉祥早年参加革命党,在辛亥革命时他参加了滦州起义。
在袁世凯称帝时,冯玉祥又支持陈宦脱离袁世凯,给了袁世凯致命一击。
张勋复辟时,已经被段祺瑞免职的冯玉祥主动召集旧部,响应段祺瑞的讨逆号召,率军参战,平定了张勋复辟。
五四运动时期,时任湘西镇守使的冯玉祥公开表示支持,还派部队保护常德等地的游行学生,面对日本领事时也是毫不退让。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并驱逐溥仪,废除了帝制的最后一丝残余。
在北伐战争期间,冯玉祥在五原誓师,率军加入北伐军,改变了敌我力量对比,促使山西的阎锡山倒向革命,为北伐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918事变以后,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战,组建了抗日同盟军。抗战期间,冯玉祥也是坚持抗战到底,还把自己的儿子冯洪国送上抗日前线杀敌。
应该说在旧军阀里,像冯玉祥这样的人不多,所以可以说他是军阀里最进步的一个。
当然,冯玉祥也有他的局限性。他毕竟只是一个军阀,在很多事情上,冯玉祥一样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像在北伐战争中,冯玉祥和武汉国民政府发起了二次北伐,击败了河南的奉系军阀。但是当武汉国民政府无法保证他的军饷供应时,冯玉祥就转而和南京合作,从这点来看,他和其他军阀一样,也有利己主义的思想。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